.

阴道镜与LEEP技能要点以及HPV感染机

  阴道镜是诊断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关键技术,但是还做不到%的准确,也有医生对它有争议,所以很多临床专家、科学家也还在研究有没有哪项检查比阴道镜能更准确发现细微、少见的病变情况。任何手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宫颈环切对妊娠是否有影响?

  我们知道宫颈癌的诊断,有一个标准的三阶梯步骤。第一阶梯是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第二阶梯是做阴道镜,阴道镜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关键技术;第三阶梯是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诊断。

  阴道镜是诊断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关键技术。所以阴道镜在宫颈癌的防治当中至关重要,无需置疑。

  因为阴道镜的作用很大,所以有不少医生提出来干脆就用阴道镜来筛查。事实上,如果从筛查技术的要求看,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不够高;每个妇女都有宫颈,但通过阴道镜检查宫颈,有的人可以观察宫颈全貌,有的人则不一定看的全,所以并不适合做筛查。此外,诊断宫颈早期癌时,虽然阴道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准确性达不到%,所以很多临床专家、科学家也还在研究有没有哪些技术比阴道镜能更准确发现细微、少见的病病变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尚未取得质的突破。

  中国阴道镜医师队伍的规范化培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至少几十年。今年5月我们国家才刚刚成立了中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学会,而美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学会在年就成立,英国阴道镜宫颈病理学会则是年成立的,这些学会主要是培训阴道镜医生、定期考核,质量控制、继续教育、制定临床规范和指南。我们类似机构成立晚,阴道镜医生的队伍自然不太理想。所以阴道镜医师的培训,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的事。

  宫颈电环切的手术过程可能就几分钟,但是,任何手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宫颈环切对妊娠有没有影响,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做了环切会造成不孕;有临床研究显示,它对妊娠、生育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的风险,做过环切跟没有做过环切的两组患者是有差异的,差异大概在20%左右,这说明,它对妊娠还是会有点影响的,不要过度的滥用。宫颈在妊娠中晚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系妊娠继续到足月的一个关键解剖部位,做了环切后若发生宫颈机能不全,就可能发生胎儿不足月即流产或早产。

  年之后,国际宫颈病理和阴道镜医师联盟发布了一个最新的指南,建议对宫颈环切分成三种类型。一型二型基本上宫颈切掉一公分左右,对妊娠的结局没有影响,宫颈平均长度大概在三到四公分,如果切到两公分,一般的宫颈组织解剖就可能受到影响,而切到一公分大概就是宫颈的三分之一,对整个宫颈组织机构影响不大。但是做三型的环切,有可能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这个在术前应该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做知情同意说明。

  我们知道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是HPV。现在已经知道能够引起宫颈癌的HPV亚型中,有14种高危亚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16/18型。当然,?16/18以外的另外12种高危亚型感染,在临床上一样常见。

  临床医生和很多已感染的妇女对非16/18型HPV感染的问题比较困惑。实际上,有纳入一百万以上妇女、随访长达三年到五年的临床试验显示,对非16/18亚型感染妇女的管理当中,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如果细胞学检查出现轻微的异常,不管是低度病变还是高度病变,如倾向于高级病变不能确定临床意义的宫颈非典性鳞状上皮细胞,都应该继续行阴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细胞学检查正常的患者相对安全,可以等12个月之后重复检查HPV与细胞学。

  HPV在妇女人群中的感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一项较大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妇女的一生当中,可能感染HPV的平均风险超过50%。这个数据并不可怕,因为在感染HPV的妇女当中,?90%以上属于一过性感染,无需任何干预,大概经过一年到一年半,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清除掉;另外5%-10%的感染人群中,经过一年以上随访HPV依然是阳性的人群,我们定义为HPV持续感染状态人群。持续感染人群中有不到1%最终可能发展为癌。

  为什么同样感染HPV,同样的年龄段,有90%的人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清除掉,而有10%的感染成为持续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宫颈癌的发生,外因是HPV感染,内因是个体遗传易感性因素。现在已经有研究发现,中国妇女宫颈癌人群当中,存在宫颈癌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的变异,以及宫颈阴道局部黏膜免疫力的下降都将导致无法在短期内清除HPV。

  宫颈阴道黏膜免疫在HPV持续感染并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人们对系统的全身的免疫细胞的了解要远远多过宫颈阴道局部粘膜免疫的了解。例如,患糖尿病的女性、有过器官移植而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妇女,以及患有系统性红斑澜沧、白血病等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妇女,在HPV感染后的宫颈癌患病风险是高的,是真正的高危人群,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免疫力低下,无法清除HPV。而在宫颈阴道局部粘膜免疫方面,只有HPV导致的持续性感染最终才可能发展到宫颈癌前病变,这成为目前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印度、美国、法国、中国的一些妇科肿瘤的研究者都在   除了阴道宫颈黏膜免疫,还存在宫颈癌易感基因位点的变异。实际上,部分HPV感染后,会进入到宫颈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当中,与宫颈上皮细胞的DNA发生整合。其中HPV的DNA当中的E6/E7基因,是HPV的致癌基因,整合到人体细胞之后,很有可能在其他因素的调控下,大量表达癌蛋白。当机体抑癌基因无法调控这些癌蛋白的时候,细胞的调控周期将失控,最终导致癌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热点。

  从年第一款HPV的四价疫苗,6/11/16/18疫苗上市,至今已经快十年了。到年9价疫苗上市,?HPV疫苗理论上可以覆盖97%的14种高危亚型的宫颈癌。当然,?对于9价疫苗的真正评价还要经过十到二十年的时间。

  由于中国或亚洲妇女人群没有参与已经发布的HPV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疫苗的价格等方面的研究,所以至今我国的妇女还没有运用HPV疫苗。目前我国HPV的疫苗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展中。

  在“红房子论坛暨第三届复医院国际妇产科高峰论坛”上,有相关学者指出,HPV疫苗在中国适龄人群中的使用前景是巨大的。因为中国的宫颈癌每年新发人数占全球28%,死亡人数同样,我国是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宫颈癌发病形势非常严峻。

  我们知道宫颈癌的预防体系有三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是筛查,三级预防是已发展为宫颈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及康复问题。针对HPV感染的疫苗即是病因学预防措施。从病因学角度进行有效的预防之后,二级与三级预防的压力就会降低。因此,一级预防的成功开展,对女性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鐧界櫆椋庢不鎰堢殑鏂规硶
閭d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lctx/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