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全妇科常见4类疾病中成药治疗用药,你

作者:张丽媛王超

所在单位:医院

中医药应用于妇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学习现代医学出身的医生补充一定的传统医学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但由于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开具多有不便,患者用药亦较为麻烦,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依从性减低。而中成药则能够弥补中药在储存、携带、用药方面存在的弊端,往往更易为患者所接受。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中成药成分固定,而中医精髓在于辨证施治,用药讲究随证加减,因此需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把握标本,相机权变,进行灵活应用。

一、带下病

正常带下是指正常妇女,从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的少量质粘、无色、无臭的液体,绵绵不断以润泽阴道。病理性带下有如下表现:

①量:明显增多;

②色:即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

③质:或稠或稀,或如涕如水,或如豆渣样;

④气味:有腥臭、恶臭气者;

⑤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病的病因:湿邪影响任、带二脉,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湿浊下注而成。湿邪有内外之别:

①外湿:外感湿邪;

②内湿:指由脾虚失于健运,肾虚失于固藏,所产生的病理产物。

带下病的辨证主要根据带下的量、色、质与气味的变化,并结合阴户、阴道的局部症状和其他全身症状。带下量增多、色白、质清稀如水者,多属虚寒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者,多属实热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如涕如唾者,多属脾虚湿盛;带下色黄或赤、淋漓不尽者,多属肝经湿热;带下五色杂见、如脓如酱,气味恶臭,多属湿毒、热毒。

带下病辨证施治:

脾肾两虚

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淋沥不净、色淡无块,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健脾祛湿,调经止带。

千金止带丸等。

湿热阻滞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神疲乏力;慢性盘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白带丸、妇科千金片、妇炎平胶囊、花红颗粒、保妇康栓/泡沬剂、消糜栓等。

二、月经病

月经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调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肾藏精,肝藏血,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脾主中气而统血和化生营血,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气为血帅,血赖气以周流。

月经病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以及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症状。

图:月经病的辨证要点

1

月经后期、月经量少

气血两虚

月经周期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小腹发凉、纳差、面色苍白、舌淡、脉缓弱。

补气养血。

八珍益母丸。

寒凝血滞

月经周期后错、经血量少、色红或黑,少腹冷痛,喜按喜暖、腰痠痛、四肢凉、面色青白、舌暗红、脉沉弦或沉紧。

温经散寒。

得生丹与艾附暖宫丸早晚交替用药。

气滞血瘀

月经后错,经行不畅而量少,经期少腹坠胀疼痛,经前胸闷腹胀、纳差,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理气化瘀通经。

得生丹与七制香附丸早晚交替用药,或经前一周服益母草膏。

血热瘀结

月经后错、胸胁胀满、头晕目弦、口渴心烦。身有微热、夜寐多梦、舌红、脉弦滑。

舒郁清热。

加味逍遥丸。

2

月经量多、月经先期

肾虚血热

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色红,腰背疼痛,下肢无力,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脉沉细弱。

补肾清热。

知柏地黄丸、大味地黄丸、荷叶丸或八宝治红丸等。

肝郁血热

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经血紫黑,有血块。急躁好怒,五心烦热。

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加味逍遥丸。如出血不止,亦可加用清热止血药,如荷叶丸、知柏地黄丸等。用药时忌气恼劳累、生冷油腻食物。

脾虚不统血

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淡红、质清稀,头晕气短、心慌失眠、全身乏力、纳差、面黄、舌淡、脉缓弱。

补气摄血、升阳固中。

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安坤赞育丸等。

3

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常由肝郁肾虚所致,表现为经期提前或后错、经行不畅、血量或多或少、色淡或红、心胸烦闷、乳房及少腹胀痛、头晕耳鸣、腰痠乏力、或有小腹空坠感、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舒肝补肾。

得生丹与五子衍宗丸早晚交替用药。

4

闭经

脾肾不足

闭经3个月或以上、纳少不香、气短乏力、面黄清瘦、心悸失眠、腰痛腿软、舌淡、脉细缓。

健脾补肾。

人参归脾丸与五子衍宗丸早晚交替用药。

肝肾不足

闭经3个月或以上、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气短或盗汗、低热、腰痛腿软、寐少梦多、舌质红或舌尖红、脉细弦或细数。

滋补肝肾。

五子衍宗丸与河车大造丸(或六味地黄丸)早晚交替用药。

寒凝少腹

闭经3个月或以上,腰及小腹发凉或痛、四肢不温、带多质稀、面色青白、舌苔白、脉沉缓。

温经散寒、活血通经。

早服1丸得生丹,晚服1丸艾附暖宫丸。

气滞血瘀

经闭不行、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刺痛或胀痛、腹部拒按、舌有紫斑、苔白、脉弦涩。

理气活血化瘀。

得生丹与七制香附丸早晚交替用药。

肝郁血热

月经闭止、头晕胀痛、口干舌燥、心烦易怒、胸满胁胀、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滑。

平肝通经化瘀。

通经甘露丸。注意此类药物不宜久服,用药时忌气恼寒冷。

5

痛经

肝郁气滞

经前或经期乳房发张,胸胁少腹胀痛,经色紫有块,周期后错,舌质暗,脉弦缓。

疏肝理气,养血调经。

得生丹或七制香附丸。亦可于经期服用妇女痛经丸。如有经行不畅,可经前一周加用益母草膏。如有肝郁血热,可用加味逍遥丸。

寒湿凝滞

月经周期多后错,经前或经期少腹冷痛,喜热恶寒,甚则腰腿痛,平时带多,四肢不温、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紧或沉弦。

温经散寒。

艾附暖宫丸,亦可与得生丹交替服用。

气血亏虚

经血量多,经期腹痛或月经后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青白,舌质淡,脉缓弱。

补益气血。

八珍益母丸、人参归脾丸等。亦可配合七制香附丸或妇女痛经丸,以养血舒肝理气止痛。

三、妇科痛症

首先要问清病史,仔细检查,明确病因、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局部有无压痛或反跳通,有无结块,进行辨病和辨证。按之痛甚者多实,按之痛减者多虚;得热痛甚为热证,得热痛减为寒证;刺痛、痛有定处为血瘀;绞痛为寒凝;反跳痛多为化脓性的炎症。在此特别讨论盆腔炎相关的腹痛。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以热毒和湿热(毒)为主,主要病机为邪毒入侵,与气血相博结而发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坠胀,痛连腰骶,常在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或复发,常伴有带下增多,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原因有湿热、寒湿、气滞、气虚、肾虚。

盆腔炎急性发作期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配合中成药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止痛,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防止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异位妊娠等后遗症的发生。

盆腔炎性疾病辩证施治:

热毒炽盛

下腹疼痛剧烈,恶寒或寒战,烦热口苦,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相兼,味臭。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止痛。

妇乐颗粒、妇平胶囊等。

湿热(毒)蕴结

下腹疼痛明显,热势起伏,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口腻或纳呆,小便色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此证型较为常见,故针对该证型的中成药数量较多,如金刚藤胶囊、花红片、妇炎康片、妇炎泰颗粒、妇炎净胶囊、蒲苓盆炎康颗粒、盆炎净胶囊、金鸡胶囊、康妇灵胶囊、金英胶囊等,可酌情选用。

寒湿凝滞证

下腹冷痛或刺痛,或腰骶冷痛,经期腹痛加重,带下量多色白;月经延后或量少,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形寒肢冷。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涩。

健脾祛湿,调经止带。

桂枝茯苓胶囊、少腹逐瘀胶囊等。

气虚血瘀型

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或痛连腰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暗或有块;伴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细或沉涩。

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丹黄祛瘀片、止痛化癥颗粒等。

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月经量多或期长,经色紫暗夹块,经期腰腹疼痛加重;情志抑郁或烦躁,经前乳房胀痛,脘腹胀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金鸡化瘀颗粒、妇可靖胶囊等。

肾虚血瘀证

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或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夜尿频多。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沉涩。

补肾益气,活血止痛。

妇宝颗粒等。

盆腔炎性疾病除了口服药物治疗外,可配合直肠用药,如野菊花栓、康妇消炎栓等肛门给药,或红虎灌肠液、化瘀散结灌肠液灌肠以内外合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中成药一般连续服用2~4周,若病情缠绵,亦可连续服用2~3月,经期可连续用药,但应注意病程中证型的变化,随证用药。若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者,应停用含有活血破血之品的中成药。直肠栓、灌肠液每晚1次,2~3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连续用药2~3个疗程。

四、经断前后诸证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此生理转折时期,部分妇女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心理、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协调此生理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肾为先天之本”,又“五脏相移,穷必及肾”,故肾阴阳失调,每易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然累及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但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往往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以临床上以阴虚证居多。

经断前后诸证辨证施治: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头晕耳鸣,潮热出汗,口干思饮,手足心热,胸满胁胀,心烦急躁,心悸失眠,或患有高血压,舌尖红或舌质红,脉细弦数。

滋补肝肾,平抑肝阳。

坤宝丸、更年安片,亦可杞菊地黄丸与补心丹交替用药。

脾肾阳虚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经量时多时少,或淋漓不断,或数月不行,头晕目眩,腰痛肢寒,纳少口淡,便溏乏力,夜尿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温补脾肾。

人参归脾丸与金匮肾气丸交替用药。

五、结语

中医妇科学以四诊为主要方法,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辩证纲领,在带下病、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均有应用。但由于妊娠病及产后病涉及妊娠期母胎或哺乳期母儿双方,中药的合理应用要求医生具备相当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及非常丰富的中药治疗经验,故本篇暂未讨论。另由于同种药物常有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口服液等多种剂型,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其一,可依药房药品种类酌情选用。

参考文献:

1.中医妇科学,刘敏如,人民卫生出版社,.

2.药用对了才治病中成药合理使用问答,朱建贵.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实用西医师中成药手册妇科分册,赵红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中成药分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5.中国基本中成药二部妇、儿、外科及专病用药,冷方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超

医院妇产与生殖医学科临床医师,主攻辅助生育技术及生殖内分泌方向,能熟练诊治妇产科常见疾病,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管理有丰富经验。擅长医学科普与患者健康教育,以第一作者在SCI、核心期刊及医学新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多篇。

张丽媛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主攻妇产科学,主持或参与多项妇产科疑难病例的临床与科研项目。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diyi_fuchan

ibabygroup.cn

作者

王超、张丽媛

排版

JOJO

本周精选课

点击“阅读原文”产科急救快速反应团队演练及操作示范在线视频限时优惠抢购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hbyx/1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