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装文化节沪滇山海情文化兴乡村楚雄彝

11月16日,“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楚雄专场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办。楚雄州将“沪滇山海情文化兴乡村”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进行了推介,全面展现楚雄州加快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从“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的丰硕成果,让观众在领略楚雄彝绣独特魅力的同时,全面展现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千年彝绣,牵手时尚》为观众展示了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绣娘们所制作的彝族服饰。在楚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彝家女子会走路就会跳脚,会说话就会唱歌,会拿针就会刺绣。”彝绣承载着彝族的历史文化,彰显着彝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彝绣经过时代相传,形成独特的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制作工艺。彝族人民普遍崇尚黑、红、青、黄、白五色光,每个色彩所象征的寓意都源于“天、地、万事万物”的感受,同时运用高饱和、强对比的方式进行色彩搭配,纹样醒目、生动、跳跃、丰盛,整体效果华丽多彩,充分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与淳厚、奔放的民族性格。服装上的纹样灵感来自于日月星云、山川虫鱼,花草树木,彝族人将自己喜欢的花草、动物、日常所见所闻绘成图案后,一针一线缝制到衣服、裤子和围腰、鞋子、帽子等用品上,透露着彝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楚雄彝族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对传统服饰进行改良创新,款式结合了现代服饰版型,在保留彝族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时尚符号,色彩更为柔和,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时尚审美。除了常服,此次楚雄专场还带来了彝族盛装展示。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用大地做绣片,用彩虹做丝线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企盼,以及全部的聪明才智,绣制成了身上的彝彩霓裳。繁复细密的装饰,讲究厚实的质料,每逢节日,姑娘们都会身着艳丽的盛装,纵情歌舞、赛装比美、通宵达旦。这一道道靓丽的“服饰彩虹”,一朵朵绚丽的“指尖花瓣”,美了层峦叠翠的哀牢山,暖了边疆各族儿女的心。此次赛装文化节楚雄专场还带来了《梦回千年牵手时尚》彝绣三大文创产品展示,展现敢于创造天地的彝族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诠释,以及他们的聪明和睿智。“遇见楚雄——传统图样系列”:传承经典,牵手时尚。秉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楚雄彝绣传统工艺和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推出服饰、挂饰、笔记本、公文包、手包、丝巾、桌旗、杯垫等一系列产品,楚雄彝绣逐步走进生活、走进千家万户。“绿羽仙踪——绿孔雀图样系列”:创新研发·打造品牌。抓住楚雄州打造“中国绿孔雀之乡”品牌的契机,充分提炼绿孔雀元素,采用彝族刺绣传统技法,创新研发,推出绿孔雀主题系列文创产品。“福来云往——非遗联名系列”:非遗联名·走向市场。今年以来,依托闽滇交流合作,楚雄彝绣三进福建,通过与妈祖文化非遗联名文创、红木家具软装尝试、莆田鞋业联合开发,深挖闽滇文化的结合点,设计推出了全新的系列文创产品——福来云往。十指春风,一绣千年。小小绣花针,绣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绣出了楚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更绣出了带动百姓走进幸福新生活的亿元大产业。历经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三大嬗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楚雄彝绣发展道路,一条活化非遗的文化富民之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昆明民族时装周的举办,给了民族服饰展示的舞台,给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给了民族文化连接世界的窗口。在这场美美与共的盛宴中,我们既能看到民族文化来时的路,也能尽情展望民族文化发展璀璨的未来。文稿:杨丽柔编辑:陶滢羽图片:张建勇郗溪责任编辑:宋力锦监制:沐利芸频道总监:朵翔总编审:李晓风总编辑:孔维华出品人/总监制:和亚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hbyx/15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