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中国同胞眼中,出国打拼时常带着“逃避”和“功利”。
大多人认为,那些漂泊海外的生意人,无非就是为了衣锦还乡。
但他们不知道,离家的游子,通常会带着“两颗心”,一颗“上进心”,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一颗“中国心”,为了祖国建设而延伸,为了繁荣昌盛而奋进。
个人的理想,祖国的全局,中国人无论去到哪里,永远是中国人。
这两颗心,始终是一颗心。
他们走过的路,“中国故事”已沿途插满,开枝散叶,他们返乡之途,“暹罗佳话”必情意深重、历久弥新。
有一种谋生,包裹着情怀。
7月的曼谷,再灿烂的阳光,也无法照亮泰民众心中的黑白。
这种黑白,是一种枯燥无趣的衰败和萧瑟。
德尔塔病毒的出现,割断了无数行业资金链,掀起了第二场“失业倒闭”浪潮,泰国工厂生产停滞、企业暂停经营、员工无班可上、建筑工人去留难定....
以营利性为目的组织,存亡是头等大事,依托借贷、重组资产也好,调整结构、节源开流也行,冬眠模式的匍匐坚守,是疫情时代生意发展的常态,
物质受阻影响着精神焦虑,企业都在专心致志地自保。
毕竟,寒冬的麻木,少有人能记得“抱团”的温暖。
泰国鸿业家具有限公司,这家由中国人建立的公司,也同样经历着疫期萧条的打击,但他们从未退缩,每日坚持安全防疫,全力营业开放,
不仅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别人。
早上六点不到,鸿业家具董事长谢锐及全体员工就已经开始工作,他们要做很多饭菜,用于发放至周围的建筑工地项目。
他们想让疫情期间留守项目的建筑工人能得温饱,他们还想告诉工人群体,在这场无声“战役”里,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董事长谢锐表示:“自从当局下令封锁所有建筑项目之后,建筑工人瞬间失业,并且由于边境管制、资金缺乏,他们难以返回家乡谋生,只能留守。”
“更困难的是,他们周围的餐饮业、街边小吃没能撑住,已经全数倒闭,工人们需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徒步到更远的地区才能购买食物。”
“我们当时看着非常难受,因此决定帮助他们,不管能帮多少,我们都会尽力。”
第一批饭菜出炉,鸿业家具就准备了份盒饭,之后大批集中分装,抢在中午饭点之前,送到了曼谷多家工地,除了供应泰国工人之外,来自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地的工人也得到了充足的盒饭。东盟各地的劳工,在现场诉说着同样的感谢:“38摄氏度的曼谷,原来还会有人与我们一样汗流浃背,还给我们送饭.....”
工人们隔着口罩的笑声共鸣,这是一种接近哽咽的感动。
随后,一盒盒“热气腾腾”的饭菜持续制作、持续发出。
董事长谢锐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这场疫情,没有人是容易的,比起生意存亡,我更愿意为挨饿的泰国工人,送上一碗饭.....”
“我来泰国之前,我所在的中国家乡是温暖的,大家都会慷慨出手,让弱者有饭吃,让低谷者走出困境,这种互相帮助的精神,我希望能继续传递流淌。”
“不管我们中国人分散在哪,在何处谋生,在何处安家,当社会稳定时,异乡既然能让我们在当地从业谋生,那么在异乡困难的时候,我们自然要回馈社会,出手相救。这也是中国教会我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何况,中泰情谊,从古至今,代代如此。”
“疫情期间,我们无法回返中国,但只要我们‘彰显中国’,祖国便会与漂泊的我们同在,一刻也没离去。”
据记者了解,泰国鸿业家具有限公司在当地发展期间得到了当地社会及市场的一致好评,口碑满满。鸿业家具作为在泰知名家具企业,除了其本身工艺、款式、质量等因素外,企业的善意文化,已经在多次善举中让客户印象深刻。疫情期间,在泰中国单位援助泰国的善举难以计数,而在官方层面,截至7月7日,中国已向泰国提供了15批新冠疫苗,累计有万剂疫苗。
从官方至民间,中国在这场灾难中的援助不国界,因为生命平等无价,来之不易的中泰情谊,也是无价。
一个不在乎存亡的救人企业,它的未来注定超越“金山银山”。
一个拯救生命无国界的国度,它的崛起必定永远“繁荣昌盛”。
实在有幸,生于华夏。
+++监制:王新宇
编辑: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
华人语言学校泰好学视频号开通啦!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