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粒子植入术后行剂量学验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疗效,确定是否需补植粒子,为分析剂量效应关系提供定量数据。粒子植入术前需TPS制定计划,其目的是使重叠的γ射线剂量有效覆盖肿瘤的全部和与其边缘接壤的肿瘤亚临床区域。
本组患者验证结果显示,术前、术后D80、D90、平均吸收剂量及PTV体积无明显差异,提示粒子植入基本实现了预期计划,故临床效果尚可。本研究12例患者按中间稀、周围密的原则植入粒子,间隔0.5~25px,基本可以清楚地识别粒子;另外,术中记录每层面植入针数、植入粒子数目和分布可以帮助识别粒子。
术后患者出现复发、直肠阴道瘘及泌尿系等放射性损伤,考虑与粒子植入时受骨结构影响及周围重要器官的限制,使定位针在穿刺层面或穿刺深度未达到术前计划要求,也可能为肿瘤体积较大时,植入的粒子数目相对较多,由于植入误差可能导致粒子分布欠佳,又因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使肿瘤液化坏死,粒子积聚,可能会出现局部高剂量,会导致膀胱、直肠等放射性损伤。本组1例患者术后拍片示18颗粒子脱落腹腔,1例排便时脱落2颗粒子,经随访均未出现消化道副反应。Beaulieu等研究了I粒子移位和迁移更容易影响靶区周边的剂量分布,但对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的副反应影响不大,其前提是良好的治疗计划、植人技术及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组12例患者D、V90、V、V术前、术后均有差异,提示靶区内剂量不是很均匀,我们采用间隔0.5~25px、周边密集、中间稀疏的方式非均匀植入粒子,目的是避免中心高剂量,使靶区内剂量分布更加均匀。如何使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杨瑞杰等报道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与粒子活度、能量、数目和植入方式等有关,目前可通过术中计划、逆向优化来控制靶区剂量的均匀性、植入粒子数目及空间位置等。另外因粒子的物理特性,临床应用中多源合成靶区内剂量分布还是相对不均匀。目前粒子植入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粒子植入目前在美国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方法,且在其他恶性肿瘤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术后剂量学验证可以为保证I粒子准确植入,了解肿瘤实际接受的剂量,为判断剂量效应关系和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成功实施该技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是保证靶区的精确性、剂量的准确性及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请回复查看肿瘤微创治疗之窗介绍
回复查看专家团队介绍
回复查看病例
回复查看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信息
回复查看微创介入治疗方式
回复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疗效
更多内容不断推出,敬请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初期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