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活人,都被尿给憋死了
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了?
我们很多时候的反问,之所以能理直气壮,只是由于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真相是,成千上万的活人,都是被尿憋死的。这种悲剧,不仅在古代医学落后的情况下,在当今医学相对发达的情况下,也还在时时刻刻上演。
如果我们把排尿是否畅快,比做是一辆车能否开得快,那么,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发动机的动力好不好,二是道路通畅不通畅。我们膀胱的逼尿肌,就是这个发动机,如果因为神经或肌肉的各种病变,导致逼尿肌功能受损,那么尿流这辆车,就可能开不快或者直接熄火。我们的尿道,相当于道路,如果因为狭窄、结石、或者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各种原因导致道路阻塞,尿流这辆车也会开不快或者直接抛锚。
尿流这辆车如果熄火,直接尿不出来,就会急性尿潴留。因为膀胱急性充盈,疼痛难忍,如果没有方法迅速解决,后续就会因为剧烈疼痛引起一系列心血管反应,对于年老体弱有基础疾患的病人,甚至诱发致死性病理事件;膀胱充盈到一定时候,就会肾积水就会影响尿液生成进而影响体内水和毒素的排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致死亡;膀胱充盈到极限或者在充盈时又有外力的情况下,可能膀胱会破裂。这种急性的尿潴留,如果没有办法迅速解决,活人就会被尿活活憋死。
尿流这个车如果开不快,虽然一时间痛苦和危险都没急性尿潴留那么大,但不容易觉察的危险,才是更大的危险,会杀人于无形。排尿不畅,每次排完尿后,会残余一部分,且残余尿会越来越多,除了增加感染和结石形成的风险,到一定时候,也会引起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以致死亡。由于前列腺疾患在老年男性发病率非常高,这种排尿不畅非常常见,一些人就会把“常见”误认为是“正常”,觉得人老啦排尿就是费力,不是什么病,医院就诊,最后可能慢慢会被尿憋死。
怎么让活人不被尿憋死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急性尿潴留,先把尿引出来是第一要务。当然,不管是急还是缓,最终都得标本兼治,针对排尿不畅的病因进行治疗。由于病因错综复杂,每个病人也都不一样,我们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把这个问题交给泌尿外科医生就行。我在这里科普一下,对于急性尿潴留,怎么快速地把尿引出来。古今中外的先贤们,都想出来哪些办法。
年前的古埃及亚伯斯古医籍上就记载了,用青铜器管、芦苇、稻草、卷起的棕榈叶等插入尿道,去引流尿液。年前,希波克拉底介绍用可塑性的铅管导尿。当考古工作者挖掘公元79年被火山爆发掩埋的庞贝古城时,发现了S型的银质导尿管。年前,葛洪《肘后方》记载了“小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许水解之,筒吹入下部"。唐朝的孙思邈,介绍了用葱管导尿的方法。元代的罗天益,介绍了用猪的膀胱接上翎管一端,导尿并吸出尿液的方法(很像今天实验室用的吸耳球移液管)。s,Jan-BaptistevanHelmont介绍了用白铅内芯引导的鹿皮导尿管。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一种油脂包裹的银质导尿管。AugusteNetalon在s发明了乳胶导尿管。
上述各种导尿的方法,虽然有挽救病人的可能,但成功率比较低,导尿过程让病人非常痛苦,副损伤也大。真正让导尿术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立竿见影、广为接受的治疗方法,还是年Foley导尿管的问世,这种带球囊的乳胶导尿管,直到今天还被广为应用。当然,后续又陆续出现硅胶导尿管、抗微生物涂层等改良版本的导尿管,但其核心设计思路,还是源于FredericFoley医生。对于偶尔导尿失败的,现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也是简便易行的引出尿液的方法。
经过无数前人的努力,今天,尿潴留的病人,医院,再也不会被尿憋死啦。想想仅仅在年前,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史的袁世凯,就是因为尿潴留,却没有获得有效的导尿,最终活活被尿憋死了(历史书上,说他因为称帝,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唾沫很难淹死一个强权人物,但,尿却可以憋死)。看医学取得的进步,虽然远远还不理想,但确实已经被一代一代人,努力地走了很远。
虽然,从医疗技术上,今天活人再也不会被尿憋死了。但,因为观念的因素、因为医学知识匮乏的因素、因为社会经济的因素,这个世界上,每天还是有很多活人,正在被尿憋死。争取让每个被尿憋着的人,能得到及时救治,这是医护工作者,肩上更大的责任,也需要社会上更多层面,共同的努力。
你亲爱的小俞或老俞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