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导语:

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主要依据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并需除外其他疾病。本病的诊断步骤应包括确定诊断(高度推荐)、程度诊断(推荐)、分型诊断(可选)及合并疾病诊断(高度推荐)。一、确定诊断

目的:确定有无压力性尿失禁。

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1.高度推荐

①病史

?一般情况:认知能力,生活习惯、活动能力等。

?与腹压增加有关的尿失禁症状:大笑、咳嗽、喷嚏、跳跃或行走等各种腹压增加状态下,尿液是否漏出;停止腹部加压动作后漏尿是否随即终止。

?泌尿系其他症状:血尿、排尿困难、尿路刺激征及夜尿等症状或下腹或腰部不适等。

?其他病史:既往病史、月经生育史、伴发疾病和药物服用史等。

②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生命体征、身体活动能力及协调能力等。

?全身体检: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下肢肌力、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及病理征等;腹部检查注意有无尿潴留体征。

?专科检查:有无盆腔脏器膨出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棉签试验了解尿道活动度(详见附录一),双合诊了解子宫水平、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等;直肠指诊检查括约肌肌力,并观察有无直肠膨出。

?其他特殊检查。

压力诱发试验,详见附录一。

2.推荐

①排尿日记:

连续记录72小时排尿情况,包括每次饮水时间、饮水量,排尿时间、尿量,尿失禁时间和伴随症状等,详见附录二。

②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详见附录三。

ICI-Q-LF表分四个部分,记录尿失禁及其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性生活和情绪的影响;ICI-Q-SF为ICI-Q-LF简化版本。

③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培养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尿流率;

?剩余尿。

3.可选

①尿动力学检查:

当腹压增加时漏尿,伴有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时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内容包括: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leakpointpressure,ALPP)测定;

?压力-流率测定;

?尿道压力描记。有剩余尿及排尿困难表现的患者,还需接受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②其他:

?膀胱镜检查:怀疑有膀胱颈梗阻、膀胱肿瘤和膀胱阴道瘘等疾病时,需要作此检查。

?膀胱尿道造影:既往有Sling手术史,怀疑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需要进行压力性尿失禁分型的患者。

?超声:了解有无上尿路积水,膀胱容量及剩余尿最。

?静脉肾盂造影:了解有无上尿路积水及重复肾、输尿管,以及重复或异位输尿管开口位置。

?CT:CT增强及三维重建,了解有无重复肾、输尿管,以及重复或异位输尿管开口位置。

二、程度诊断

目的: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临床症状(高度推荐)

↓↓↓

●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

●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2.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推荐)

3.尿垫试验:1小时尿垫试验性。(推荐)

↓↓↓

●轻度:lh漏尿≤1g。

●中度:lg<lh漏尿<l0g。

●重度:l0g≤lh漏尿<50g。

●极重度:lh漏尿≥50g。

三、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并非必需,但对于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不甚相符,以及经初步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建议进行尿失禁分型诊断。但需注意有时候几种尿失禁类型可以混合存在。

1.解剖型/尿道面有括约肌缺陷(intrinsicsphincterdeficiency,ISD)型

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或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将压力性尿失禁分为解剖型/ISD型,见附录四。

也有作者采用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进行区分,MUCP30cmH20提示ISD型。

2.腹压漏尿点压(ALPP)

采取中速膀胱内灌注(50~70ml/min),在膀胱容量达到ml或达到1/2膀胱功能容量时停止膀胱灌注。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直到可见尿道口有尿液漏出。记录尿液开始漏出时刻的膀胱内压力即为ALPP。

AlPP是一个连续参数,一般认为其参考值范围为:

●VLPP≤60cmH20:提示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为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VLPP≥90cmH20:提示尿道活动过度,为Ⅰ型压力性尿失禁;

●VLPP介于60~90cmH20之间:提示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和尿道过度活动同时存在,或为Ⅱ型压力性尿失禁;

●若膀胱压大于cmH20仍未见尿液漏出,提示尿失禁有其他因素存在。

目前认为,大多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同时存在盆底支持功能受损和尿道括约肌缺陷,以上分型可能过于简单。此外,确诊ISD的方法尚存争议,MUCP和ALPP的检测有待规范,其临界值也需进一步验证。

四、常见合并疾病诊断

参见第五部分:常见合并疾病诊断与治疗。

内容来源:中国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

SJYXPG

分享国内外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应用与实践,技术发展与最新产品

与神经泌尿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起学习与分享

康乐保关爱--

内容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yfzl/10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