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巴中新发现一个长寿村,有岁

在巴中经开区奇章办事处楼台村,余人中,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人,90岁至岁的老人有11人,80岁至90岁的老人有28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长寿村”。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楼台村,探访长寿老人们的生产生活。

96岁老人施于吉:

煮饭、种菜样样行

12月17日,天刚亮,已96岁高龄的施于吉就慢慢起床,走近火炉旁,生火、烧水、洗漱、淘米、做饭、烧菜……“她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而且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这样能活动筋骨,身体舒服些。”施于吉的儿子李科方称。李科方在清江镇做小生意,为方便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他曾将其接到镇上生活过一段时间。可施于吉老人在镇上呆不习惯,很快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老房子里生活。“我觉得街上有点嘈杂,回到乡里空气好,生活环境也很熟悉,我更习惯乡里的生活。”施于吉说,在老家天刚黑就可以睡觉,天亮了再起来,白天还能在房前的自留地里种点菜。由于镇上的生意需要人打理,李科方和儿子只能每隔两三天回一趟老家,探望一下老人。有时候回来还带上油、米和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现在这个社会吃穿不愁,儿孙又都很孝顺,所以我每天的心情都很好。”老人一边说,一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95岁老人李培炳:

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

12月17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该村95岁老人李培炳家,看到老人正从路口往家里走。“我刚从清江镇赶场回来,快到屋里坐。”李培炳见到记者,赶忙打招呼。“他赶场往返都是走路,而且走得很快,我还撵不上他。”今年60多岁的邻居周大爷说。从楼台村到清江镇街道要走6公里左右,李培炳不但能自己走路赶场,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还养了十几只鸡。“人上了年纪,难免有个小感冒,感冒了我就到地里去挖几锄头,出点毛毛汗,过不了多久,就会感觉精神许多。”红光满面的李培炳说,在家里坐久了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喜欢出门活动。

长寿秘诀:

作息有规律、心态很平和

据了解,楼台村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环境非常宜居。该村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山好、水好、空气好。“全村森林面积近亩,空气洁净、负氧离子含量高。加之村民都饮用本地的山泉水,吃的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对健康非常有益。”楼台村村主任李远忠介绍。

93岁的李林芳和92岁的朱仕珍

李远忠长期与长寿老人接触,他发现老人们作息时间都很有规律,能确保充足的睡眠。“村里到了晚上非常清净,老人们都能进入深度睡眠,而充足的睡眠有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减轻压力、保持心脏健康、让人心情愉悦等好处。”楼台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介绍。此外,长寿老人们还有一些共同点:热爱劳动、心态平和,他们都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村里治安好,村民之间团结和睦,特别是家家户户子女都非常孝顺。“劳动就相当于锻炼,随时锻炼着,身体免疫力就会增强。”李远忠称,村民家庭和睦、子孝孙贤、邻里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也让老人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态,有益健康。

村两委:

考虑打造生态康养项目

楼台村距市区较近,针对村里长寿老人较多的情况,村两委打算围绕村里的长寿文化做“文章”,计划申报生态康养项目,让游客体验乡村康养生活。“正在打算建设一些康养生态宜居小套房,并配套自留地。城里人来这里体验生活,可以常住,还能在自留地里种一些蔬菜,感受田园风光。”楼台村村支书李新芳说。

(实习记者刘书豪文/图)

编辑:冯婷婷责编:魏文明审核:李继鳌来源:巴中广播电视报巴中广播电视报——巴中生活第一报

《巴中广播电视报》由巴中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创刊于年,每期发行量3万份,是巴中自费订阅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被读者亲切誉为“巴中生活第一报”,发行量跻身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十强。目前,《巴中广播电视报》已形成“报纸+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yfzl/1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