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统出问题排尿改变来判断

1.尿频(frequency)

病人感到有尿意的次数明显增加,严重时几分钟排尿一次,每次尿量仅几毫升。正常人膀肌容量男性约ml,女性约ml。一般白天排尿4一6次,夜间。一1次。尿频由泌尿、生殖道炎症、膀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由于炎性水肿或膀胱伸缩力降低可以引起膀胧容量减少,或者由于膀胱排空障碍导致持续性尿储留而引起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若排尿次数增加而每次尿量并不减少,甚至增多,可能为生理性如饮水量多、食用利尿食物,或病理性如糖尿病、尿崩症或肾浓缩功能障碍等所致。有时精神因素亦可引起尿频。夜尿指夜间尿频,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

2.尿急(urgency)

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而难以自控,但尿量却很少。常与尿频同时存在。当膀胱功能和容量正常时,因环境条件不许可,有尿意时可延迟排尿。但膀胱炎症或膀肌容量过小、顺应性降低时,则难以自控。亦可见于无尿路病变的焦虑病人。

3.尿痛(dysuria)

排尿时感到尿道疼痛,可以发生在尿初、排尿中、尿末或排尿后。疼痛呈烧灼感,与膀胱、尿道或前列腺感染有关。在男性多发生于尿道远端,女性发生于整个尿道。尿频、尿急、尿痛常同时存在,三者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4.排尿困难(difficultyofurination)

包含排尿踌躇(urinaryhesitancy)、费力(Straining)、不尽感、尿线无力(decreasedforceofurination)、分叉、变细、滴沥(drib-bling)等。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

排尿踌躇指排尿开始时间延迟。

排尿费力是用增加腹内压以启动排尿的过程。

排尿不尽感是指病人排尿后仍感到膀胧内有尿液未排出。

尿流分叉为尿流形成双股状或散射状。

排尿变细是由于尿流阻力的增加。

排尿滴沥是指排尿完毕后仍有少量尿液从尿道口滴出。

5.尿流中断(interruPtionofurinarystream)

排尿中突发尿流中断伴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远端尿道,大多是由于膀胱结石在膀胧颈部形成球状活塞,阻断排尿过程而引起的。

6.尿储留(urinaryretention)

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尿储留见于膀耽出口以下尿路严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滞留于膀胱内。腹部、会阴部手术后不敢用力排尿,常会发生。慢性尿储留见于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胧。临床上表现为排尿困难,耻骨上区不适,严重时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7.尿失禁(incontinence)

为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尿失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真性尿失禁:又称完全性尿失禁,指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常见的原因为外伤、手术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的损伤。还可见于女性尿道口异位、膀胱阴道瘘等。

(2)假性尿失禁:又称充盈性尿失禁,指膀胱功能完全失代偿,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尿不断溢出。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尿储留,膀胧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持续或间断溢出。

(3)急迫性尿失禁: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排空,通常继发于膀胱的严重感染。这种尿失禁可能由膀胱的不随意收缩引起。

(4)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咳嗽、喷嚏、大笑、屏气等)时,尿液不随意地流出。这是由于膀胱和尿道之间正常解剖关系的异常,使腹压增加,传导至膀胱和尿道,膀胱压力增高而没有相应的尿道压力增高。另外,也与盆底肌松弛有夫。主要见于女性,特别是多次分娩或产伤者,偶见于尚未生育的女子。

8.漏尿(leakageofurine)

指尿不经尿道口而由泌尿道瘘口中流出,如输尿管阴道瘘、膀胱或尿道阴道瘘、脐尿道瘘、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及膀胱外翻等。病人经阴道漏尿时常自称尿失禁,应予以鉴别。

9.遗尿(enuresis)

除正常自主性排尿外,睡眠中无意识地排尿。新生儿及婴幼儿为生理性,3岁以后除功能性外,可因神经源性膀耽、感染、后尿道瓣膜等病理性因素引起,应予泌尿系统检查。

预告:近期,我们会专题讲解膀胱癌术后出现血尿的文章,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ystl/9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