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DIE的定义是病灶侵及直肠、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或乙状结肠的肌层。病灶浸润至肠管浆膜层不能称之为肠道DIE。
深部内异症通常是多灶性的,大约3.8-37%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肠道受累。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生部位按发生频率分别为: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65.7%),乙状结肠(17.4%),阑尾(6.4%),小肠(4.7%)、盲肠和回盲肠交界处(4.1%)以及大网膜(1.7%)。
患有肠道内异症的患者可伴有腹泻、排便困难、肠痉挛等症状。
药物治疗虽有效,但通常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虽然激素治疗可缓解痛经等症状,但在停止治疗后复发率会很高。而且,药物治疗对其他症状(如深部性交痛和排便困难)相对无效。
关于结直肠深部内异症的手术切除的文献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所有专家都认为只有有症状的患者才需要手术。
手术方式
剔除术需要将病灶与肠管分离,此过程需要首先恢复解剖。可利用反向技术将DIE病灶从受累的宫颈和阴道后穹隆中游离出来。如果观察到任何明显的肌层损伤,需进行缝合。但是,其缺点是可能会导致深肌层浸润病变无法完全切除干净,因此应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如果在剔除术后肠管仍有DIE病灶浸润,则可对剔除区域进行碟形切除,然后将缺损缝合一层或两层。在进行碟形切除之前,必须评估肠管收缩的程度。如果DIE病灶累及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粘膜下层更深时,则受该疾病影响的肠周长高于50%。在这种情况下,取下影响肠周长40%的碟形会增加术后狭窄的风险。进行节段性肠管切除时,要在直肠DIE病灶上下至少20mm处进行直肠松解。手术结束时,进行直肠空气测试可以判断结直肠缝合的质量和是否存在瘘管。术后并发症
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直肠阴道瘘、吻合口漏、盆腔脓肿、术后出血及肠管狭窄等。研究表明,碟形切除或节段性肠管切除导致直肠阴道瘘的风险比病灶剔除高;病灶剔除时,使用反向技术比使用标准技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定义包括伴有或不伴有症状(不孕症和盆腔疼痛)的内异症的复发。据估计,肠道DIE手术后疼痛的复发率在剔除后3年为4%,在剔除后5年为8.7%,在碟形切除术后2年为1.8%。如果因内异症病灶的重新形成或残留病变的再生而导致疼痛复发,则激素治疗应作为一线治疗。仅在激素治疗期间疼痛仍持续存在或与输尿管和肠道DIE病灶分别引起肾盂积水或肠管狭窄相关的并发症的情况下,才应进行手术。选择恰当的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即使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分子特征类似于癌细胞的分子特征,例如粘附,增殖,新血管生成和侵袭,但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始终保持良性状态。因此,考虑到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保守手术高,因此提出根治性手术治疗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合理的。术前确定手术类型和加强多学科手术团队的合作,并仔细与患者沟通至关重要。没有肌层浸润的浆膜病变是浅表的,没有理由进行任何特殊的外科手术治疗。
年,美国发明了一种新的制图系统,通过测量盆腔各个部位病变的大小和深度来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程度。在检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道格拉斯窝封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97%)。专业的超声检查操作者,尤其是外科医生本人,可以区分表浅和全层浸润。另外,双对比钡灌肠(DCBE)技术和直肠水造影剂经阴道超声(RWC-TVS)也均显示出96.4%和82%的敏感性以及%和97.3%的特异性。(如图1)
理想情况下,还应在术前评估从最低肠道病变的下界到肛门边缘的距离。距肛门边缘5-8cm的低位直肠病变的手术治疗会增加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和短暂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建议对患者进行预防性临时造口(回肠造口术或结肠造口术)。
对肠道DIE患者进行病灶剔除,虽然有病灶不能完全切除干净的可能,但会改善骨盆疼痛,更重要的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降低。
如果出现症状性结节大于2-3cm,建议进行手术。应首先进行剔除,如果剔除术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则应进行碟形切除。
对于无症状患者拒绝手术时,我们必须加以警惕,因为一些患者可能会伴有严重肠道或膀胱受累而没有任何症状。在这种无症状患者中,应建议进行密切随访。
对于结节直径≤3cm者,建议行碟形切除或病灶剔除;对于结节直径>3cm,多发和/或浸润深肌层者,建议节段性肠管切除。
精确的术前评估对于确定肠道内异症是浅表还是深层浸润至关重要。如果病变浅表累及浆膜或直肠壁肌层浅表层,应建议行剔除术。如果病灶累及肌层或粘膜层或黏膜下层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意愿来决定是肠管切除还是病灶剔除。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典型肠症状,可以建议进行节段性肠管切除,但是相反,如果症状很轻,即使异位病灶不能完全切除干净,也可以进行剔除术。(如图2)
结论
1.肠道内异症的外科治疗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除了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手术这一共识外,在文献中尚未达成其他共识。
2.在外科手术技术中,外科医生必须在病灶剔除、碟形切除或节段性肠管切除之间进行选择。所有术式都可引起并发症,但是碟形切除或节段性肠管切除导致直肠阴道瘘的风险升高。
3.在术前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判断肠道浸润程度,以评估是否可通过病灶剔除完全切除内异症病灶。由于术前和术后有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术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参考文献:
Nisolle,M;Brichant,G;Tebache,L;Choosingtherighttechniquefordeependometriosis.[J].BestPractResClinObstetGynaecol.,59():56-6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