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医院与第三方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又名“网约护士”)平台,医院内延伸至家庭,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孕产妇及新生儿等人群服务。
“网约护士”走进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潞州区智慧医疗护理中心负责人吕喜乐说:“让更多患者感受到医护服务真正的意义,不受罪,不被冷落,有尊严,有温暖,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网约护士正在为患者采血
郭护士的“别样春节”
农历正月十六上午8点。虽说已经立春,长治的天气骤然变冷,零下6摄氏度的寒风中,医院全科医疗科的郭旭芳护士,手提换药箱在铜锅街社区的大坡上艰难行走。前一天,住在这里的马大娘预约了今天上午给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更换尿管,郭护士下夜班后还没顾上回家洗把脸就直接来到了患者家中。
这是郭护士第三次到马大娘家里进行护理服务。走入屋中,她和大娘简单地交流病情,观察床上马大爷的情况进行评估。随后,郭护士脱下厚厚的外套,换上白大褂,套上鞋套,进行消毒。70多岁的马大爷年丧失行走功能,卧床不起,需要定期更换尿管。年前,马大爷做了膀胱造瘘手术,尿管更换更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郭护士拿起旧尿管仔细观察后,对马大娘说:“你看这里都有结石了,肯定憋得疼,一定要多喝水啊。”为了让马大爷放松心情,郭护士在更换尿管的过程中,一直和他小声地聊天,温暖的话语减轻了插管时的疼痛,不到10分钟,新的尿管已经顺利插好。和之前一样,郭护士仔细观察了马大爷的皮肤状况,叮嘱马大娘一定要给他多翻身,并教她如何简单地为大爷做康复理疗。马大娘认真地学着,一招一式记在心里。临别前她把郭护士送到大门外,有些激动:“要不是你来家里,这么冷的天我去医院换管?真是太感谢了。”
郭护士轻轻地握了握马大娘的手,与她挥手告别,又要赶往下一个病患家中。她告诉我,这个春节长假,她一共出诊20次,辗转在病患家中,成了年最深刻的过年记忆。
正在护理患者
最远的距离,不是隔山望海
“郭老师的年过得很辛苦,‘网约护士’的故事还有很多。”与我们同行的潞州区智慧医疗护理中心负责人吕喜乐接过郭旭芳手里的药箱,笑着说。十年前,吕喜乐开始在长治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和行业标准,培育并壮大了市场。年5月,与医院又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又名“网约护士”)平台,医院内延伸至家庭,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形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孕产妇及新生儿等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吕喜乐感慨良多,“以前听过一句话,‘最远的距离,不是隔山望海’,医院的距离。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行动医院就诊?为了换一根尿管折腾一天,太痛苦了。网约护士让更多患者感受到了医护服务的真正意义,不受罪,不被冷落,有尊严,有温暖。”
这一年,吕喜乐常常在感动中度过。年8月28日,还是他和郭旭芳护士到上党区的莫大爷家为他置换尿管和胃管。由于居家护理不到位,给留置胃管过程造成了很多困难,莫大爷口腔内都是干痰渍,粘到上颌、舌头、牙齿上,郭旭芳护士一直弯着腰,满头大汗,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为莫大爷做了口腔护理,之后又为莫大爷更换尿管、胃管,进行静脉采血、膀胱冲洗,五项护理操作进行了3个小时,在离开患者家时,郭护士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