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产后出血病例讨论》——曾华彬
曾华彬:曾参加国际宫腔镜学习班,并师从夏恩兰教授学习宫腔镜技术。擅长宫腔镜诊疗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等妇科疾病有较深造诣,所经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五年存活率高。成功抢救大量危急重症病人,确诊诸多疑难病例。曾多次获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进步奖。年被定为泉州市卫生系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报告首先概括了病例“院外顺产后阴道大出血1+小时”,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讲解,分析了术中所见及术后诊断。其次报告概括了子宫内翻的情况,现代产科子宫内翻已极为罕见,是指子宫底部向宫腔内陷入,甚至自宫颈翻出的病变。这是一种分娩期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数发生在第3产程,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因休克、出血导致产妇在3~4h内死亡,国内报道其病死率可达62%。
促成子宫内翻的因素有:胎盘严重粘连、植入宫底部,同时伴有子宫收缩乏力或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助产者强拉附着子宫底部的胎盘脐带;脐带过短或缠绕;产妇站立分娩;急产宫腔突然排空;妊高征时使用硫酸镁使子宫松弛;植入性胎盘;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产妇过度衰弱,产程中咳嗽或第二产程用力屏气,腹压升高,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子宫内翻症状也有多种,病史和产程处理:既往子宫内翻历史,合并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双胎妊娠,羊水过多,急产,立位生产,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用力挤压宫底或牵拉脐带以协助娩出胎盘等
疼痛表现:疼痛的程度不一。轻者可以仅表现为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重者可引起疼痛性休克。典型的子宫内翻的疼痛是第3产程牵拉脐带或按压宫底后突然出现剧烈的下腹痛,注意这种疼痛为持续性,以便与子宫收缩痛区别。出血表现:子宫内翻后所表现的出血特点不一。慢性子宫内翻患者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急性子宫内翻出血与胎盘剥离有关,胎盘未剥离者可以不出血,胎盘部分剥离和胎盘完全剥离者均可以表现为大出血。
感染表现:感染常见于慢性子宫内翻或急性子宫内翻各种方法复位后,既可以表现为生殖系统局部感染,又可以表现为盆腹腔腹膜炎甚至脓毒败血症。
急救措施:积极地缓解疼痛,控制出血、感染和休克是进行子宫内翻治疗的前提。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后,针对子宫内翻的治疗措施,包括:保留子宫的治疗措施;子宫切除的治疗措施;采用何种措施主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翻出时间、感染程度、有无生育要求是否合并其他生殖系统肿瘤等。
保留子宫的治疗措施:经阴道徒手复位、经阴道水压复位、经腹手术复位、经阴道手术复位。
二、《晚期早产儿——易被忽视的人群》——陈冬梅
陈冬梅:医学硕士,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现任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泉州分中心(医院新生儿救护中心)主任,市儿科学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市青年医师学会常委。曾到北京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医院新生儿科专业进修,并多次到德国、美国、新加坡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访问。获两个市科研立项课题,年度获泉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年度获泉州市优秀公职人员称号;年度获市“卫生战线巾帼标兵”称号。主要擅长: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新生儿重症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其并发症救治、围产医学临床问题、新生儿随访等。
报告总结介绍了晚期早产儿增加的原因分为传统原因和非传统原因,传统原因有:子痫、高血压、母亲高龄、多胎、宫内生长迟缓、脐带问题、胎盘问题、羊膜绒毛膜炎、羊膜早破;非传统原因有:病人要求,医生认为已成熟,认为医疗条件好,早产无所谓。
晚期早产儿低血糖,原因:能量储备不足、进食、感染、寒冷;处理:2/3病人IV补充,1/3喂养可解决;生后需密切监护血糖。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问题,呼吸问题常不严重,诊断肺炎,用抗生素,湿肺,RDS,不易鉴别,部分患儿发展至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HRF)。
所有晚期早产儿都要评估、监护、随访。胎儿肺液及转运:发育中的肺上皮细胞分泌液体充满肺泡,分泌的速度、量相当于功能残气量,肺泡液提供结构模板阻止肺萎缩、促进肺发育生后肺泡腔液体快速吸收:肺内液体约ml、生后数小时完全吸收。
生后胎儿肺液转运以往观点:阴道挤压。肺液转运:离子转运是肺液吸收的关键,妊娠最后数周胎肺已作准备。离子转运:胎儿-母亲内分泌环境改变。分娩发动启动肺液清除:部分液体被呼出。肺上皮细胞在出生时由Cl-分泌膜转变为Na+吸收膜,Na+转运通过肺上皮细胞Na+通道(ENaC),与肺上皮细胞amiloride敏感ENaC的mRNA产生增加相关。液体清除通过:肺淋巴,血管,上呼吸道,纵隔,胸膜腔。肺液清除生前即开始,持续至生后。生后氧浓度升高,增加Na+吸收,完成过渡,以上通道受阻,产生湿肺(TTN)、RDS等疾病。
报告最后进行了关于晚期早产儿的总结:晚期早产儿逐渐增加,且晚期早产儿中50%是剖宫产出生;相当一部分发展成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需要用MV,PS,INO,ECMO治疗;神经系统后遗症如:颅内出血、PVL、脑瘫发病率高;预防并减少医源性早产最为重要。
三、《“二孩政策”带给产科的问题和挑战》——陈丽光
陈丽光:主任医师,教授,福建省妇产科学会常务委员、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擅长:妇产科。
报告指出如何应对孕妇再次妊娠带来的问题,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保证母儿安全,值得产科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的问题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问题、高龄孕妇的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高危人群并发症增加。
应对措施:
一、孕前评估及规范产前检查
对于部分妊娠期特有疾病,预防优于治疗。需在孕产妇人群中普及预防为主的理念,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再次妊娠,需孕前咨询,并严格规范孕期检查。
二、孕前评估及规范产前检查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孕前需充分评估再次妊娠的风险,对于适合再次妊娠者:①针对性检查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妇科疾病等高危因素;②指导孕妇孕期合理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的增加,预防巨大儿及GDM的发生,并根据BMI推荐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范围。③对瘢痕子宫患者,孕早期首次超声检查需特别注意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妊娠囊与子宫瘢痕的位置关系,孕中、晚期超声复诊要注意胎盘位置、有无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等异常情况,及早诊断,预防产时大出血的发生。④筛查胎儿染色体的异常,孕妇可于孕早期(11~13+6周)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高危者可行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或者中孕期行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胎儿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异,如鼻骨缺失及发育不全等,作为超声筛查的“软指标,此类指标数目越多,胎儿患非整倍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越大。⑤对胎儿结构畸形的筛查,推荐妊娠18~24周进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筛查胎儿的严重畸形。
三、加强监测高危孕妇
建立完整的GDM孕前咨询、饮食指导、孕期监测及多学科合作诊疗体系,完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凶险性前置胎盘及早产等高危妊娠患者的孕前及孕期诊疗、转诊体系,以促进高危经产妇围产结局的改善。
四、分娩方式的选择
非瘢痕子宫的孕妇,无经阴道分娩禁忌证,妊娠41周无产兆者,在核实孕周及加强监护的基础上,可给予适当方式引产。有产科指征者,行剖宫产分娩
目前许多经产妇因为要行输卵管结扎而选择剖宫产术,导致并发症增加,应充分给患者讲明阴道分娩的优点及剖宫产术的并发症,避免无剖宫产指征的经产妇因一次性输卵管结扎的需求而选择剖宫产术。
四、《羊水栓塞诊治进展》——卢昆林
卢昆林: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在国外医学发表译文30余篇。在妇科肿瘤方面,除开展常规的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等手术外,还在泉州地区率先开展了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根治术及卵巢肿瘤减灭术等特大手术。在泉州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剜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同时,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了子宫肌瘤等疾病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目前科室又引进了宫腔镜,从而形成了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三位一体的妇科微创手术新格局。
羊水栓塞是指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导致过敏性休克,肺血管痉挛及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甚至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为其临床特点。
前驱症状: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常首先出现寒战、烦躁不安、咳嗽气急、发绀、呕吐等前驱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感冒、宫缩过强、产妇紧张,而不引起助产者注意。根据病情缓急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暴发型和缓慢型两类。
第一阶段: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衰竭期(休克期):产妇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寒战、呕吐、气急等先兆症状;继而出现呛咳、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且进行性加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亦可发生昏迷和抽搐
严重者发病急骤,仅惊叫一声或打一个哈欠,血压即消失,呼吸、心跳骤停,迅速死亡大约占1/3,另外1/3在约1h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第二阶段:凝血功能障碍期(出血)。当产妇渡过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阶段,大约有1/3的幸存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初期为抽血时血液迅速凝固,很快即可发展到低凝期,发生难以控制的全身性广泛出血,大量阴道出血、手术切口及创面出血、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第三阶段:急性肾功能衰竭期。由于循环衰竭引起肾缺血,DIC前期形成的血栓堵塞肾的小血管,后期产妇可出现少尿、无尿和尿毒症的表现,引起肾脏缺血、缺氧,以致肾脏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主要是在短时间内可发生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衰竭。
诊断及治疗:
1、羊水栓塞: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严重并发症
2、宫腔内压力过高和存在着开放血窦是其病因学两个基本条件
3、分娩过程突然出现原因不明呼吸困难、紫绀、休克、子宫出血等,应疑为该症
4、治疗原则: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预防DIC和急性肾衰的发生,必要时切除子宫
5、避免诱发因素,及时诊断,尽早组织抢救、治疗是抢救存活的关键。
五、《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筛查与处理》——杨慧霞
杨慧霞: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成员以及妇产科感染协作组成员。北京医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中国妇产科临床》、《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中华妇产科学》一书的编委。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市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优生咨询和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尤其妊娠合并糖尿病等的诊治以及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在专业杂志上已经发表60余篇论文。参加《临床妇产科学》等8本书的编写。
报告总结了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TSH妊娠期特异正常参考值上限,FT4妊娠期特异正常参考值下限,若妊娠早期TSH10mIU/L,无论有否FT4降低,都应诊断为临床甲减。
一、妊娠期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的危害
对母体: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对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神经精神发育异常、胎儿死亡。
二、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治疗
妊娠期临床甲减损害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增加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和妊娠高血压等风险,必须给予治疗;血清TSH治疗目标是:T1期0.1-2.5mIU/L,T2期0.2-3.0mIU/L,T3期0.3-3.0mIU/L。一旦确定临床甲减,,立即开始治疗,尽早达标;妊娠期临床甲减选择L-T4治疗。不给予三碘甲腺原氨酸(T3)或者干甲状腺片治疗。
三、妊娠期临床甲减的治疗方案
已患临床甲减妇女计划妊娠,需要将血清TSH控制到2.5后怀孕。
临床甲减妇女怀孕后L-T4剂量需要增加大约25-30%,根据血清TSH治疗目标及时调整剂量。
临床甲减妇女妊娠前半期(1~20w)甲状腺功能的监测频度是每4周一次。在妊娠26-32周至少应当检测一次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
临床甲减孕妇产后L-T4剂量降至孕前水平,并需要在产后6周复查RSH水平,调整L-T4剂量。
临床甲减对妊娠的危害:妊娠期临床甲减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增加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和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当妊娠期临床甲减接受有效治疗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会发生妊娠不良结局和危害胎儿智力发育。因此,她们的胎儿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监测措施。
总之,妊娠期,胎盘合成、分泌的激素等可使孕妇甲状腺处于相对活跃状态;甲减会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L-T4是治疗妊娠期甲减的最主要药物,用药后应尽快达到治疗目标。重症或经治疗不能控制的甲亢,容易引起流产、胎儿生长受限或早产。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疗首选丙硫氧嘧啶。妊娠期、分娩时及产褥期应预防甲亢危象的发生。
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解读()》——颜建英
颜建英: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导。福建省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省围产保健协作组常务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卫计委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编辑委员会专家委员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等编委。26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和围产保健工作。近年参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计划”等,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曾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科技进步奖”奖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参议第23版《威廉姆斯产科学》,参编《产科适宜技术理论和实践》和《难产》等书籍。负责起草“福建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并于年开始部署实施,该网络的建设有效提高产科诊治水平和服务质量。
报告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诊断、处理、预防、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分类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诊断时注意询问患者妊娠前有无高血压、肾病、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或表现,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了解患者此次妊娠后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进行血压,蛋白尿的检查等一些辅助检查。
应对处理也应注意一些原则方法。治疗目的: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儿围产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围产结局。治疗基本原则:休息、镇静;预防抽搐;有指征地降压和利尿;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分类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非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也可酌情考虑应用硫酸镁(Ⅰ-C)。母体因素和胎盘-胎儿因素的整体评估是终止妊娠的决定性因素,蛋白尿及其程度虽不单一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却是综合性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产时、产后不可应用任何麦角新碱类药物(Ⅱ-3D)。
要做好预防工作:
一、注意对孕妇的基础疾病和前次子痫前期发病因素进行排查;
二、存在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孕妇;
三、不能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
四、建议孕前在专科行病情评估;
五、获得针对性药物的及早治疗和子痫前期预防的双重目的。
七、《剖宫产相关问题》——周云清
周云清:主任医师,副教授,任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年前往上海医院进修妇产科一年,工作20年来,全面掌握妇产科各病种诊疗技能,在产科产前诊断、妇科内分泌、不孕症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功血及B超。擅长产科产前诊断、妇科内分泌、不孕症等,尤其擅长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功血及B超。
报告总结了现代医学中剖宫产用于处理处理高危妊娠、挽救母儿生命、降低高危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这标志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剖析:剖宫产可在很短时间内结束分娩,减少产妇的疲惫与消耗,减少医务人员看产程的耗时与辛苦;减轻产妇紧张、恐惧的心理;剖宫产具有时间可控性;对胎儿宫内窘迫有过度诊断现象。
剖宫产的指征分类:
一、产力:滞产
二、产道:绝对骨盆狭窄及骨盆畸形、头盆不称、肿瘤梗阻子宫先兆破裂
三、胎儿:臀位、横位、头位异常、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复合先露及胎头浮动、多胎妊娠、脐带脱垂、巨大儿
四、合并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其他:胎膜早破、剖宫产史、子宫肌瘤挖出术后、高龄初产妇及胎儿珍贵
剖宫产对母亲的影响:
一、术中出血(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休克-DIC、羊水栓塞、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术中损伤(膀胱、输尿管、肠管)
二、术后近期肠粘连、肠梗阻、血栓性静脉炎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
三、术后远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再次妊娠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处引起出血、子宫破裂、盆腔或腹腔粘连、月经失调、腹壁子宫瘘、膀胱输尿管子宫瘘、异位妊娠比例高、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疼痛。
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
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RDS-一组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综合征,窒息、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道感染)
二、产伤(切剪伤、神经压挫伤、软组织压挫伤、头颅等骨折)
三、智商与阴道分娩无差别,但情商低于阴道分娩儿
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中剖宫产儿多于阴道分娩儿。
白癜风北京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