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尿失禁的护理(三)
6.术后排尿管理
(1)对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管理:参照前述内容。
(2)拔下留置的导尿管时因蓄尿引发感染的风险较大,因此不要进行痉挛测试。
(3)防止TUR术后的下坠感:选择适当的导尿管(10~24号)。
(4)前列腺全部摘除引起的尿失禁对策:大多在3个月至1年后自然消失。可以通过骨盆底肌训练改善外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
(5)子宫癌放射线治疗后的处置:对放射性膀胱炎引起的低适应性膀胱的处置(测定残尿、通过尿流动状态检查测定膀胱内压等)、减少膀胱逆流、预防肾盂积水(清洁间歇导尿、肾瘘、尿路变更术等)。
7.旨在排尿自立的用具和机器的使用
(1)厕所环境:使用轮椅时,拉门、无台阶、容易开门的门把手、便器的高度(通常38cm、站起时要确保脚的位置等)、扶手(位于站起时15~25cm前顺手的位置)。
(2)室内便器:以稳定性、扶手和靠背的便利程度、高度、操作的便利性、经济性等标准来进行选择。
(3)收尿用具:男性用、女性用尿壶(股关节需开大、固定困难等);男性用穿着型收尿器(有带子固定型、内裤型、阴茎型等,但存在着不易穿着,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的缺点)。
(4)尿垫、尿布:尿垫,收尿量ml以下,需注意侧漏;尿布有许多种类(平型、内裤型)和型号,要根据失禁的状况进行选择。尿垫与尿布大多并用。只有少量尿液漏出,但为了不污染寝具而使用较大尿布的话会使皮肤浸泡软化,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8.心理调节
医务人员对尿失禁的态度和想法自然容易传到患者那里。像“因为卧床了没办法了”这种对尿失禁的想法,会使患者对尿失禁产生消极的理解和对应态度。此外,还会强化患者消极的自我形象,因此要引起注意。向患者传递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改善这一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谈论自己的尿失禁对患者来讲是羞耻和需要勇气的,因此需要考虑营造容易讲话的气氛,确保个人隐私。希望采取理解患者的苦恼,与患者一同解决问题的态度。
color:#3q3;?R??o?t-kerning:0pt状态的评定;
②促进尿意(对骨盆底肌的位置、功能、发生机制等作出指导);
③收缩感觉的获得(通过中断排尿的意识或自己内诊等把握关闭阴道的感觉);
④有效的体位(体验收缩的感觉,保持能够轻松的姿势等);
⑤对收缩、松弛的体验(次数、收缩时间5~10s、体位等);
⑥训练的习惯化(30~80次/天、加入到生活节奏中,使之成为习惯);
⑦训练的评定和强化(自己内诊、从事集体活动等)。
orph??p?R??o?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3E3E3E;mso-font-kerning:0pt①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及同意的确认
②指导实施方法
·物品的准备(导尿管、清洁棉、蓄尿器等)
·排尿间歇的重要性(为防止膀胱过度伸展每天需要进行5~7次)
·确认尿道口位置
·清洁操作(洗手、阴部消毒、导尿管的清洗和消毒)
③预防尿路感染
·维持有规则的导尿间歇
·控制原发病
·把握膀胱、尿道疾病等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