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药典除名的穿山甲位列十二生肖,在东吴时

穿山甲一直有着药用和食用的双重需求,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最新研究表明,世界上仅存的八种穿山甲都处于濒危。前几天,穿山甲被“晋升”为一级保护动物,随后在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中“除名”。中华穿山甲作为最权威的药用标准,《中国药典》除名穿山甲更大的价值在于保护,因为用现代医学的思维去解析穿山甲的化学成分、DNA结构,似乎并没有“活血通经,消肿排脓”的神奇疗效。但这种分析稍显武断,中药的配伍药性,相生相克自有一套逻辑与哲学,经过数千年的延续如果只是武断地认为穿山甲鳞片成分与“猪指甲”无疑,那也是另一种盲目。穿山甲穿山甲被引作珍贵的中药材料,最早出现在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在名医著述中被记录,且被认为有“主五邪惊啼悲伤”的“多毒”之物,只能说明穿山甲鳞片在当时以及之前的相当历史时间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序号3即为东吴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穿山甲从考古发现及明器纹饰中考证,穿山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似乎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出土相关器物和研究中,穿山甲主要出现在南方墓葬中,尤其出现在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区。在哀牢山彝族地区的十二兽历即十二生肖中,十二兽包含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不难发现穿山甲竟然名列其中,且替代的是大部分地区统一认知的“龙”的位置。穿山甲在十二生肖中,龙与其它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属于先民原始的图腾崇拜,但哀牢山彝族将穿山甲替代龙作为十二生肖,被称为“龙鲤”或“鳞鲤”。尽管穿山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砧板”之上的“鱼肉”之物,但在知识相对蒙昧封闭的地区,从其外形来看,却有几分“龙”的神气。但穿山甲也为这份神气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即可能被认为“龙鳞”的甲片被人们认为有诸多神奇药用。穿山甲木雕在长江中下游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穿山甲纹饰的明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各种生活用具比如漆器的纹饰中,或者出现在各种斧钺钩叉等铜器的纹饰中。从出土实物来看,这种纹饰并不抽象,具有很典型的穿山甲特征。将穿山甲纹饰体现在生活、礼乐乃至兵器中,从根本上来分析还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图腾,这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性密切相关。镇墓兽还有一种则是直接作为镇墓兽陶俑出现在墓葬中,这种虽然不常出现,但是在武昌、长沙、鄂城、山东等地均有考古发现实物。所谓镇墓兽,是古代先民为了祛除恶鬼、庇佑亡者魂灵的神兽,一般来讲,无不外形抽象、夸张诡诞、构思奇特。穿山甲作为镇墓兽则有点“萌萌哒”,给人莫名的喜感,这可能与当代人对穿山甲习性的了解及当代文化背景所致,在科技文明不发达的古代,穿山甲是被认为能够开山挖洞,连接阴阳的神兽。且穿山甲喜食蚂蚁,又被称为食蚁兽,有研究者认为穿山甲镇墓兽是能够防止棺木被蚂蚁蛀咬的辟邪之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chijiaoz.com/lctx/14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