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消防救援总队哀牢山是座什么山?公开资料显示,哀牢山是古哀牢国东界界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哀牢山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变化强烈,行进困难。由于哀牢山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顶到山麓就有6种气候类型,包括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气候复杂,容易遭遇天气突变。”哀牢山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有包括绿孔雀、黑长臂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众多野生动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罗树为首的千余种高等植物,森林郁闭度极高。“人一旦进到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毒蛇、蚂蟥、野兽等。”此外,哀牢山原始森林雾气重、无道路、无通讯信号,都给野外活动带来困难。“年的一次应急调查中,直线距离3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17个小时。”王宇说,“进入原始森林,行进非常困难,全是密密麻麻的藤蔓、刺竹、灌丛、杂草,完全无路可走,只能循已有的羊肠小道行进。”野外作业危险几何?据报道,此次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山,是为了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按计划,他们需要从哀牢山腹地翻过山脉,到达位于北坡的新平县水塘镇。“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还是环境地质调查等,都需要在野外作业。”王宇称,野外作业流动性大,工作环境不确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常见的有遭遇极端天气、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疾病、外伤,迷路所致失温、饥饿、脱水等。王宇介绍,一般野外作业都会预先设定好路线和应急预案,但在原始森林等恶劣环境下,很难保持预定的调查路线,加之密林遮蔽、大雾弥漫,很容易迷路。一旦因为迷路只能在山上露宿,就会面临更多危险。任何意外情况都考验着作业人员的应急能力。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据了解,此次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年龄在25岁至32岁之间,均有部队服役经历。进山时,他们携带了RTK定位设备、罗盘、工兵铲等专业工具。按常理,他们遭遇失联的可能性,较普通人应该低得多。王宇坦言,此次事故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云南地质工作高峰时期,仅地矿系统就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也只发生过个别地质队员在陡崖边、溶洞里探测时失足摔落伤亡的事件,从未发生过3人以上地质队员遇难的重大事件。”王宇认为,即便专业人员携带了专业设备,也常常会遇到原始森林中没有通信信号等情况。一旦没有信号,现代定位设备无法派上用场,就得靠作业人员所掌握的传统技能、野外经验和常识来脱困,所以野外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传承、各种意外事件的防范、处置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都很有必要。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