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在分娩时出现“胎儿窘迫”,其原因为A.胎儿畸形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母体血氧含量不足D.胎盘功能减退E.脐带血运受阻答案:C解析: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由于自身原有心功能较弱,母体血氧含量不足而导致分娩时出现胎儿窘迫。
2.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产程处理正确的是A.第一产程不易发生心衰,可一般护理B.第二产程一般不予手术助产C.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麦角新碱D.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吗啡E.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娩出胎盘答案:D解析:第一产程中严密监测,预防感染。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行阴道助产术(产钳或胎吸),避免产妇屏气用力,以减轻心脏负担。胎儿娩出后,立即腹部放置1~2kg重沙袋持续24小时,以防腹压骤降,周围血液涌向内脏而增加心脏负担。按医嘱立即给产妇皮下注射吗啡5~10mg,以镇静、减慢心率。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者,应按摩子宫,同时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缩宫素10~20U,,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注意禁用麦角新碱,以免静脉压增高而发生心衰。
3.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哪项是错误的A.产后24h绝对卧床休息B.严密观察心功能情况C.心功能Ⅰ-Ⅱ级者可哺乳,但应避免过度劳累D.产后住院期与正常分娩者相同E.心功能Ⅲ-Ⅳ级者应劝其绝育答案:D解析:产后最初三天内尤其是24小时内,仍是心理衰竭发生的危险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一周左右时间。
4.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最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孕A.24~28周B.32~34周C.28~32周D.34~36周E.36~38周答案:B解析:孕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平均增加35-45%,所以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5.心脏病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贫血B.胎盘早剥C.产后出血D.心力衰竭E.心律失常答案:D解析:妊娠期母体循环增加,特别是32-34周达高峰,使心脏负担加重,妊娠后期心脏大血管扭曲,易使患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易使不良的心功能进一步减退而引起心衰;产褥期最初3天,大量血液和体液进入体循环,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6.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分娩期处理,不正确的是A.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B.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C.产后出血时,立即静脉注射麦角新碱D.不要让产妇屏气用力E.产程进展不顺利时,立即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答案:C解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期处理的关键是减少心脏负担,要采取B.D.E项的措施;为了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A选项也对;但是在产后出血时,为预防宫缩乏力,可使用缩宫素,但禁用麦角新碱,因为麦角新碱会增加静脉压,诱发心衰。
7.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达到最高峰C.第二产程心脏的负担最重D.心功能不全可以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E.产后2~3天心脏负担减轻答案:E解析:产褥期的前3天内,子宫收缩和缩复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产妇体内组织间隙内潴留的液体也回流至体循环,体循环血量再度增加,故心脏负担仍然甚重,也易导致心衰。
8.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在分娩期应注意的问题中,描述错误的是A.常规吸氧B.胎盘娩出后,腹部放置10kg沙袋C.注意保暖D.注意补充营养E.采取产钳助产答案:B解析:为了避免分娩期胎盘、胎儿娩出后,腹压骤然下降,回心血量突然减少诱发心衰的情况,心功能不佳者,胎盘娩出后,腹部应放置l~2kg重沙袋。
9.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卧位最好是A.平卧位B.右侧卧位C.左侧卧位D.半卧位E.随意卧位答案:D解析:心功能不全者宜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10.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产褥期护理,正确的是A.产后的第1天,最容易发生心衰B.为了早期母子感情的建立,不要让别人帮忙C.积极下床活动,防止便秘D.为避免菌群失调,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E.住院观察2周答案:E解析:产后3天内是最容易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产妇需充分休息。为了预防感染,产程开始后就应使用抗生素直至产后1周左右,并应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11.某产妇,孕期检查时,测骨盆入口前后径9.5cm,对角径11cm,其它化验等无异常。孕40周时胎心好,医生决定为其行催产素点滴试产。产妇较紧张,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分娩。在试产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是A.专人看护B.有宫缩后灌肠C.给镇静剂减少焦虑D.勤肛查,及时了解产程进展E.试产2~4h,胎头仍未入盆,加强宫缩答案:A解析:试产的护理要点为:专人守护,保证良好的产力;少肛查,禁灌肠,试产中一般不用镇静、镇痛药;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产程进度,注意有无脐带脱垂;试产2~4小时,胎头仍未入盆,并伴胎儿窘迫,停止试产;注意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
12.刘女士,28岁,孕足月,第一胎,诊断为混合臀先露,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6cm,髂嵴间径28cm,骶耻外径19.5cm,内测量:对角径13cm,坐骨棘间径10.5cm,骶骨凹正常,宫颈管消失,宫缩良好。该产妇骨盆诊断为A.均小骨盆B.扁平骨盆C.正常骨盆D.横径狭窄骨盆E.漏斗骨盆答案:C解析:骨盆测量髂棘间径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18~20cm,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8.5~9.5cm,因此该病历骨盆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
13.刘女士,28岁,孕足月,第一胎,诊断为混合臀先露,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6cm,髂嵴间径28cm,骶耻外径19.5cm,内测量:对角径13cm,坐骨棘间径10.5cm,骶骨凹正常,宫颈管消失,宫缩良好。该产妇护理哪项正确A.产妇可自由下床活动B.加速产程予灌肠C.多做肛查了解产程进展D.胎膜破裂立即听胎心E.阴道口见胎足立即消毒牵引答案:D解析:因产妇为臀先露,已进入产程,产妇不应自由下床活动,不可灌肠,不可多做肛查,以防胎膜早破,导致脐带脱垂,而应在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阴道口见到胎足不表示宫口开全,因此不应牵引。
14.子宫收缩过强对胎儿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B.使胎儿宫内缺氧C.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D.易发生新生儿窒息E.不会引起死亡答案:E解析:子宫收缩过强会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对产妇可致子宫破裂,产褥感染,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15.李某,26岁,孕1产0,孕40周入院分娩,临产后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宫缩30秒/5~10分,强度弱,产程进展缓慢,胎心音次/分。临床诊断为何种产力异常A.协调性宫缩乏力B.不协调性宫缩乏力C.协调性宫缩过强D.不协调性宫缩过强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宫缩小于2次/10分钟,此孕妇属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
16.李某,26岁,孕1产0,孕40周入院分娩,临产后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宫缩30秒/5~10分,强度弱,产程进展缓慢,胎心音次/分。该产妇检查无头盆不称,处理方法哪项错误A.应立即剖宫产B.改善全身情况C.静脉点滴缩宫素D.待宫口开全行阴道助产E.产后预防出血和感染答案:A解析:此孕妇属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无头盆不称,可先采取措施行阴道分娩,如催产素静滴等,如果处理产程无进展,或出现宫内窘迫等再行剖宫产术。
18.某初产妇,宫口已开全,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小囟门在9点,大囱门在3点。请回答:胎头枕部需向哪个方向转动,胎儿才能娩出A.逆时针转45°B.顺时针转45°C.逆时针转90°D.顺时针转90°E.逆时针转°答案:D解析:小囟门需顺时针转动90°,才能到达耻骨弓下方,胎儿才能娩出。
19.急产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C解析:若产道无阻力,胎位正常、头盆相称,宫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3h,为急产。
20.潜伏期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E解析:宫口开大3cm以前为潜伏期,规律宫缩开始16h未达到3cm为潜伏期延长,正常初产妇需8h。
21.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软产道裂伤B.子宫收缩乏力C.胎儿因素D.胎盘因素E.凝血功能障碍答案:B解析: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ml者,称为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22.患者34岁,妊娠足月临产,滞产,胎儿胎盘娩出后,出现间歇性阴道流血,量较多。检查子宫体柔软。其出血原因最大可能是A.软产道损伤B.胎盘剥离不全C.子宫收缩乏力D.凝血功能障碍E.子宫破裂答案:C解析: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可以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阴道出血较多。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者,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后子宫收缩变硬,停止按摩又变软。
23.某产妇,因第二产程延长,经助产分娩一男婴,体重3g。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出血约ml。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不能按摩子宫,以免再出血B.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C.会阴垫不用保留D.产后12h下床活动E.预防感染,3日后开始阴道灌洗答案:B解析:产后出血病人应保留会阴垫,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并应注意预防感染。胎盘娩出后仍有阴道持续大量出血,应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否残留导致出血。
24.预防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妊娠最后2个月禁止性交B.加强产前检查C.及时矫正异常胎位D.多做肛门检查E.避免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答案:D解析:胎膜早破孕妇胎先露部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避免不必要的肛诊与阴道检查。
25.胎膜早破是指胎膜破裂发生在A.胎儿娩时B.有规则宫缩后C.临产前D.第二产程开始前E.第一产程结束时答案:C解析:胎膜早破是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解析:破膜后应卧床休息,抬高床脚,使头低臀高,以防脐带脱垂,尤其是臀位和双胎产妇。
26.活跃期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B解析:宫口开大3~10cm为活跃期,8h为活跃期延长,正常初产妇需4h。
27.第二产程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D解析: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
28.滞产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A解析:持续2h以上宫口不开大,先露不下降,无效宫缩。如第二产程2h为二程延长。总产程24h为滞产。
29.刘女士,28岁,孕足月初产,宫口开全2h,持续性枕后位,双顶径在坐骨棘下lcm,胎心率次/min,恰当的分娩方式A.自然分娩B.胎头吸引器助产C.用手转正胎头,产钳助产D.剖宫产E.静脉滴注缩宫素答案:C解析: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一般不超过2小时,此孕妇在此种情况下应用产钳助产。
30.在加强子宫收缩的方法中,下列哪项应专人监护A.人工破膜B.静脉滴注缩宫素C.针刺D.灌肠E.排空膀胱答案:B解析:静脉滴注缩宫素时需要专人看护。
阅读
赞举报
年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精选模拟试题道(上)-02-25中国护理界
1.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在分娩时出现“胎儿窘迫”,其原因为A.胎儿畸形B.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母体血氧含量不足D.胎盘功能减退E.脐带血运受阻答案:C解析: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由于自身原有心功能较弱,母体血氧含量不足而导致分娩时出现胎儿窘迫。
2.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产程处理正确的是A.第一产程不易发生心衰,可一般护理B.第二产程一般不予手术助产C.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麦角新碱D.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注射吗啡E.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娩出胎盘答案:D解析:第一产程中严密监测,预防感染。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行阴道助产术(产钳或胎吸),避免产妇屏气用力,以减轻心脏负担。胎儿娩出后,立即腹部放置1~2kg重沙袋持续24小时,以防腹压骤降,周围血液涌向内脏而增加心脏负担。按医嘱立即给产妇皮下注射吗啡5~10mg,以镇静、减慢心率。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者,应按摩子宫,同时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缩宫素10~20U,,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注意禁用麦角新碱,以免静脉压增高而发生心衰。
3.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哪项是错误的A.产后24h绝对卧床休息B.严密观察心功能情况C.心功能Ⅰ-Ⅱ级者可哺乳,但应避免过度劳累D.产后住院期与正常分娩者相同E.心功能Ⅲ-Ⅳ级者应劝其绝育答案:D解析:产后最初三天内尤其是24小时内,仍是心理衰竭发生的危险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一周左右时间。
4.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最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孕A.24~28周B.32~34周C.28~32周D.34~36周E.36~38周答案:B解析:孕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平均增加35-45%,所以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5.心脏病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贫血B.胎盘早剥C.产后出血D.心力衰竭E.心律失常答案:D解析:妊娠期母体循环增加,特别是32-34周达高峰,使心脏负担加重,妊娠后期心脏大血管扭曲,易使患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易使不良的心功能进一步减退而引起心衰;产褥期最初3天,大量血液和体液进入体循环,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6.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分娩期处理,不正确的是A.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B.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C.产后出血时,立即静脉注射麦角新碱D.不要让产妇屏气用力E.产程进展不顺利时,立即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答案:C解析: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分娩期处理的关键是减少心脏负担,要采取B.D.E项的措施;为了预防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A选项也对;但是在产后出血时,为预防宫缩乏力,可使用缩宫素,但禁用麦角新碱,因为麦角新碱会增加静脉压,诱发心衰。
7.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B.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达到最高峰C.第二产程心脏的负担最重D.心功能不全可以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E.产后2~3天心脏负担减轻答案:E解析:产褥期的前3天内,子宫收缩和缩复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产妇体内组织间隙内潴留的液体也回流至体循环,体循环血量再度增加,故心脏负担仍然甚重,也易导致心衰。
8.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在分娩期应注意的问题中,描述错误的是A.常规吸氧B.胎盘娩出后,腹部放置10kg沙袋C.注意保暖D.注意补充营养E.采取产钳助产答案:B解析:为了避免分娩期胎盘、胎儿娩出后,腹压骤然下降,回心血量突然减少诱发心衰的情况,心功能不佳者,胎盘娩出后,腹部应放置l~2kg重沙袋。
9.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卧位最好是A.平卧位B.右侧卧位C.左侧卧位D.半卧位E.随意卧位答案:D解析:心功能不全者宜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10.孕妇王女士,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属于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产褥期护理,正确的是A.产后的第1天,最容易发生心衰B.为了早期母子感情的建立,不要让别人帮忙C.积极下床活动,防止便秘D.为避免菌群失调,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E.住院观察2周答案:E解析:产后3天内是最容易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产妇需充分休息。为了预防感染,产程开始后就应使用抗生素直至产后1周左右,并应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11.某产妇,孕期检查时,测骨盆入口前后径9.5cm,对角径11cm,其它化验等无异常。孕40周时胎心好,医生决定为其行催产素点滴试产。产妇较紧张,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分娩。在试产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是A.专人看护B.有宫缩后灌肠C.给镇静剂减少焦虑D.勤肛查,及时了解产程进展E.试产2~4h,胎头仍未入盆,加强宫缩答案:A解析:试产的护理要点为:专人守护,保证良好的产力;少肛查,禁灌肠,试产中一般不用镇静、镇痛药;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及产程进度,注意有无脐带脱垂;试产2~4小时,胎头仍未入盆,并伴胎儿窘迫,停止试产;注意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
12.刘女士,28岁,孕足月,第一胎,诊断为混合臀先露,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6cm,髂嵴间径28cm,骶耻外径19.5cm,内测量:对角径13cm,坐骨棘间径10.5cm,骶骨凹正常,宫颈管消失,宫缩良好。该产妇骨盆诊断为A.均小骨盆B.扁平骨盆C.正常骨盆D.横径狭窄骨盆E.漏斗骨盆答案:C解析:骨盆测量髂棘间径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正常值25~28cm,骶耻外径正常值18~20cm,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8.5~9.5cm,因此该病历骨盆数值都在正常范围内。
13.刘女士,28岁,孕足月,第一胎,诊断为混合臀先露,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6cm,髂嵴间径28cm,骶耻外径19.5cm,内测量:对角径13cm,坐骨棘间径10.5cm,骶骨凹正常,宫颈管消失,宫缩良好。该产妇护理哪项正确A.产妇可自由下床活动B.加速产程予灌肠C.多做肛查了解产程进展D.胎膜破裂立即听胎心E.阴道口见胎足立即消毒牵引答案:D解析:因产妇为臀先露,已进入产程,产妇不应自由下床活动,不可灌肠,不可多做肛查,以防胎膜早破,导致脐带脱垂,而应在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阴道口见到胎足不表示宫口开全,因此不应牵引。
14.子宫收缩过强对胎儿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B.使胎儿宫内缺氧C.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D.易发生新生儿窒息E.不会引起死亡答案:E解析:子宫收缩过强会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对产妇可致子宫破裂,产褥感染,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15.李某,26岁,孕1产0,孕40周入院分娩,临产后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宫缩30秒/5~10分,强度弱,产程进展缓慢,胎心音次/分。临床诊断为何种产力异常A.协调性宫缩乏力B.不协调性宫缩乏力C.协调性宫缩过强D.不协调性宫缩过强E.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宫缩小于2次/10分钟,此孕妇属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
16.李某,26岁,孕1产0,孕40周入院分娩,临产后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宫缩30秒/5~10分,强度弱,产程进展缓慢,胎心音次/分。该产妇检查无头盆不称,处理方法哪项错误A.应立即剖宫产B.改善全身情况C.静脉点滴缩宫素D.待宫口开全行阴道助产E.产后预防出血和感染答案:A解析:此孕妇属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无头盆不称,可先采取措施行阴道分娩,如催产素静滴等,如果处理产程无进展,或出现宫内窘迫等再行剖宫产术。
18.某初产妇,宫口已开全,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与骨盆横径一致,小囟门在9点,大囱门在3点。请回答:胎头枕部需向哪个方向转动,胎儿才能娩出A.逆时针转45°B.顺时针转45°C.逆时针转90°D.顺时针转90°E.逆时针转°答案:D解析:小囟门需顺时针转动90°,才能到达耻骨弓下方,胎儿才能娩出。
19.急产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C解析:若产道无阻力,胎位正常、头盆相称,宫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3h,为急产。
20.潜伏期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E解析:宫口开大3cm以前为潜伏期,规律宫缩开始16h未达到3cm为潜伏期延长,正常初产妇需8h。
21.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软产道裂伤B.子宫收缩乏力C.胎儿因素D.胎盘因素E.凝血功能障碍答案:B解析: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ml者,称为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22.患者34岁,妊娠足月临产,滞产,胎儿胎盘娩出后,出现间歇性阴道流血,量较多。检查子宫体柔软。其出血原因最大可能是A.软产道损伤B.胎盘剥离不全C.子宫收缩乏力D.凝血功能障碍E.子宫破裂答案:C解析: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可以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阴道出血较多。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者,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后子宫收缩变硬,停止按摩又变软。
23.某产妇,因第二产程延长,经助产分娩一男婴,体重3g。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出血约ml。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不能按摩子宫,以免再出血B.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C.会阴垫不用保留D.产后12h下床活动E.预防感染,3日后开始阴道灌洗答案:B解析:产后出血病人应保留会阴垫,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并应注意预防感染。胎盘娩出后仍有阴道持续大量出血,应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否残留导致出血。
24.预防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妊娠最后2个月禁止性交B.加强产前检查C.及时矫正异常胎位D.多做肛门检查E.避免增加腹压的体力劳动答案:D解析:胎膜早破孕妇胎先露部未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抬高臀部,避免不必要的肛诊与阴道检查。
25.胎膜早破是指胎膜破裂发生在A.胎儿娩时B.有规则宫缩后C.临产前D.第二产程开始前E.第一产程结束时答案:C解析:胎膜早破是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解析:破膜后应卧床休息,抬高床脚,使头低臀高,以防脐带脱垂,尤其是臀位和双胎产妇。
26.活跃期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B解析:宫口开大3~10cm为活跃期,8h为活跃期延长,正常初产妇需4h。
27.第二产程延长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D解析: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
28.滞产是指A.总产程超过24小时B.宫口开大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C.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口开大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A解析:持续2h以上宫口不开大,先露不下降,无效宫缩。如第二产程2h为二程延长。总产程24h为滞产。
29.刘女士,28岁,孕足月初产,宫口开全2h,持续性枕后位,双顶径在坐骨棘下lcm,胎心率次/min,恰当的分娩方式A.自然分娩B.胎头吸引器助产C.用手转正胎头,产钳助产D.剖宫产E.静脉滴注缩宫素答案:C解析: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一般不超过2小时,此孕妇在此种情况下应用产钳助产。
30.在加强子宫收缩的方法中,下列哪项应专人监护A.人工破膜B.静脉滴注缩宫素C.针刺D.灌肠E.排空膀胱答案:B解析:静脉滴注缩宫素时需要专人看护。
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精选模拟试题道(
61.女婴,5天,因感染用抗生素治疗,今日发现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诊断为鹅口疮,清洁口腔应选用A.2%碳酸氢钠溶液B.温开水C.3%过氧化氢溶液D.0.1%利凡诺溶液E.生理盐水答案:A解析:鹅口疮患儿要保持口腔清洁,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62.以下口腔炎的护理哪项不妥A.保持口腔清洁B.清洗口腔应在饭后立即进行C.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D.清洗口腔时动作应轻、快、准E.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答案:B解析:饭后不应立即清洗口腔,以免引起呕吐。
63.溃疡性口腔炎口腔黏膜特征A.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B.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C.口腔黏膜出现奶凝块状物D.口腔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E.咽及软腭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答案:B解析:溃疡性口腔炎:开始时口腔粘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常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
64.鹅口疮口腔黏膜特征A.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B.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C.口腔黏膜出现奶凝块状物D.口腔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E.咽及软腭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答案:C解析:鹅口疮口炎: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光,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
65.疱疹性口腔黏膜特征A.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B.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C.口腔黏膜出现奶凝块状物D.口腔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E.咽及软腭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泡答案:D解析:疱疹性口炎: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在齿龈、舌、唇内和颊粘膜等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疱疹,疱疹迅速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66.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是A.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B.溃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C.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D.因疼痛出现拒乳和流涎E.口腔黏膜有乳凝块样物答案:E解析: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强行拭去可见充血性创面。患处不充血红肿,无渗出,不疼痛,不流涎,无全身中毒症状。
67.疱疹性口腔炎与鹅口疮的共同表现特点是A.淋巴结肿大B.口腔黏膜损伤C.疼痛、流涎D.发热E.进食困难答案:B解析:疱疹性口腔炎: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疡,周围粘膜充血。鹅口疮强行擦试剥离乳凝块状物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并可伴有溢血。
68.下列哪种口腔炎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A.口角炎B.口腔炎C.疱疹性口腔炎D.单纯性口腔炎E.溃疡性口腔炎答案:C解析: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所以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
69.患儿,3个月,患鹅口疮1天,其首要的护理诊断是A.疼痛B.营养不足C.体温升高D.口腔黏膜改变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答案:D解析:鹅口疮为无痛性、无发热、不影响进食的疾病,因此疼痛、营养失调、体温过高的护理问题均不合适;鹅口疮一般是口腔黏膜局部病变(白色念珠菌感染),不涉及皮肤,因此答案是唯一的。
70.以下鹅口疮临床表现的叙述哪项错误A.颊部、齿龈处有白色凝乳块样物B.局部不痛,不影响吃奶C.多无全身中毒症状D.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呼吸道和消化道E.患儿均有发热答案:E解析:鹅口疮的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光,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可逐渐融合成大片,强行拭去可见充血性创面。患处不充血红肿,无渗出,不疼痛,不流涎,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影响吃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肠道、气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71.由虫媒传播的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脊髓灰质炎C.中毒性痢疾D.乙性肝炎E.腮腺炎答案:A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蚊传播,夏秋季流行。
72.由飞沫呼吸道传播的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脊髓灰质炎C.中毒性痢疾D.乙性肝炎E.腮腺炎答案:E解析: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唾液污染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
73.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有助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答案:C解析: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对有些传染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74.小儿,3岁,于入院前曾与水痘患儿接触,应采取的措施是A.多饮水B.静脉点滴抗生素C.进行检疫D.隔离E.晒太阳答案:C解析:患儿入院前曾与水痘患儿接触,应进行检疫,以便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75.经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是A.麻疹B.水痘C.百日咳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脊髓灰质炎答案:D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蚊传播,夏秋季流行。
76.经粪-口传播的疾病是A.麻疹B.水痘C.百日咳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脊髓灰质炎答案:E
77.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飞沫呼吸道传染B.虫媒传播C.消化道传播D.血液传播E.皮肤接触传播答案:A解析: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病毒藉飞沫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少见。
78.哪项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A.脑膜脑炎B.急性胰腺炎C.急性咽喉炎D.急性睾丸炎E.急性卵巢炎答案:C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有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部分青少年及成人可发生急性睾丸炎和急性卵巢炎。急性咽喉炎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79.流行性腮腺炎应隔离至A.体温恢复正常B.腮肿完全消退C.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D.腮肿完全消退,再观察9天E.发病后3周答案:B解析:流行性腮腺炎,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80.猩红热患者应隔离到A.体温正常B.症状消失C.青霉素治疗后10天D.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后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答案:E
81.鹅口疮常用清洗口腔的药液是A.3%过氧化氢溶液B.0.1%利凡诺溶液C.2%碳酸氢钠溶液D.生理盐水E.温开水答案:C解析:鹅口疮一般是口腔黏膜局部病变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应该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82.引起夏季小儿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是A.致病性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轮状病毒D.变形标菌E.柯萨奇病毒答案:A解析:引起小儿夏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
83.等渗性脱水血清钠的浓度为A.小于mmol/LB.mmol/LC.大于mmol/LD.mmol/LE.~mmol/L答案:E解析:等渗性脱水是指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浓度为~mmol/L,血浆渗透压正常。
84.为预防腹泻,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提倡母乳喂养B.避免受凉C.注意饮食卫生D.断奶不限季节E.科学添加辅食答案:D解析:为预防腹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85.患儿8个月,呕吐、腹泻3天,大便15次/日,皮肤弹性极差,无尿。血清钠mmol/L,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A.轻度高渗性脱水B.重度低渗性脱水C.轻度等渗性脱水D.重度等渗性脱水E.轻度低渗性脱水答案:D解析:患儿呕吐、腹泻已3天,大便次数多,15次/日,水分丢失量大,且皮肤弹性极差,无尿可诊为重度脱水;血清钠mmol/L,在正常范围内,为等渗性脱水,因此本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重度等渗性脱水。
86.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A.0.3%B.1%C.2%D.3%E.4%答案:A解析: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静脉补钾浓度太高、输入速度过快,可造成心脏收缩无力、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
87.中、重型婴儿腹泻与轻型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A.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B.大便腥臭,有黏液C.每天大便超过10次D.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E.大便镜检可见脂肪滴及少量白细胞答案:D解析:轻型腹泻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重型腹泻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88.有脓血便的是A.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B.轮状病毒肠炎C.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D.生理性腹泻E.空肠弯曲菌肠炎答案:E解析: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急,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排粘液便、脓血便,有腥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89.婴儿腹泻的病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肠道内感染B.喂养不当C.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D.血液中IgG偏低E.肠道外感染答案:D解析:血液中IgG偏低,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90.8个月男婴,腹泻2天,大便每日12~15次,蛋花汤样,精神萎靡,眼泪少,尿少,呼吸快,唇红,血钠mmol/L,皮肤弹性差。诊断为A.轻度等渗脱水,酸中毒B.中度低渗脱水,酸中毒C.重度低渗脱水,酸中毒D.中度等渗脱水,酸中毒E.重度等渗脱水,酸中毒答案:D解析:患儿已腹泻2天,大便每日12~15次,蛋花汤样,精神萎靡,眼泪少,尿少,呼吸快,唇红、皮肤弹性差等中度脱水表现,但血钠mmol/L,在正常范围内。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诊断为中度等渗脱水,酸中毒。
91.引起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A.空肠弯曲菌B.大肠杆菌C.埃可病毒D.轮状病毒E.柯萨奇病毒答案:D解析:引起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92.指出下列非电解质溶液A.1.4%碳酸氢钠B.0.9%氯化钠C.2:1等渗液D.3:2:1液E.10%葡萄糖液答案:E解析:选项ABCD均含有钠离子,属于电解质溶液,只有答案E不含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溶液。
93.等张电解质溶液是A.10%氯化钠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1∶1溶液D.2∶1溶液E.1∶4溶液答案:D解析: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液所以答案A错误;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液;1∶1溶液为血浆渗透压的一半即1/2张液;2∶1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相近,为等渗液;1∶4溶液为1/5张液。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94.非电解质溶液是A.10%氯化钠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1∶1溶液D.2∶1溶液E.1∶4溶液答案:B解析:非电解质溶液中常用的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10%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液。所以本题选B。
95.欲纠正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应先用的溶液是A.5%碳酸氢钠B.5%葡萄糖C.11.2%乳酸钠D.1.4%碳酸氢钠E.4:3:2溶液答案:D解析:纠正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应先用的溶液是1.4%碳酸氢钠。因为1.4%碳酸氢钠是等渗碱性液体。
96.常用4:3:2溶液的张力为A.1/2张B.1/3张C.1/4张D.2/3张E.等张答案:D解析:4:3:2溶液中含4份生理盐水、3份葡萄糖液和2份1.4%碳酸氢钠液体。其中生理盐水和1.4%碳酸氢钠是等渗液,占整个液体的2/3。而葡萄糖液是不含张力的非电解液,故4:3:2溶液为2/3张液。
97.某1岁小儿因呕吐、腹泻、食欲差造成重度低渗性脱水,估计累积损失量应为A.30~50ml/kgB.50~70ml/kgC.50~l00ml/kgD.~ml/kgE.~ml/kg答案:D解析:重度脱水液体丢失的量大于体重的l0%(-ml/kg),此处只有D符合此条件。
98.在纠正脱水的维持补液阶段,补液的目的是A.继续纠正脱水B.补充累积损失量C.迅速增加血容量D.改善循环及肾功能E.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答案:E解析:在纠正脱水的最初补液阶段,补液的目的是补充累积损失量,在维持补液阶段,补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
99.手足颤、钙剂治疗无效出现于A.血钙降低B.血钾降低C.酸中毒D.高渗性脱水E.低镁血症答案:E解析:低镁血症临床可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功能亢进,补充钙剂无效。
.呼吸深大、口唇樱桃红出现于A.血钙降低B.血钾降低C.酸中毒D.高渗性脱水E.低镁血症答案:C解析: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呼吸深长,口唇樱桃红色等典型症状。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