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吉林形势严峻。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疫情当下,我愿意奋不顾身冲向第一线。由于此次外出支援通知紧急,来不及与家人做更多的沟通,于是电话告知了我的家人,妈妈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婆婆说:“你尽管放心去,家里跟孩子交给我就好了”;老公说:“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支持你,你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你的职责,注意保护好自己,你是全家人骄傲,我和儿子等你凯旋!”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给了我战胜疫情的信心。现如今我们援助长春的决心如同曾经的长春人民援建我们的二汽一般,没有长春人民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车城十堰,长春、十堰人民可谓是“一家亲”。
4月6日:今天在领导的欢送仪式下,我们大家伙儿带着信念、带着希望,历经3小时的航程来到吉林,沿途看到的是酣睡的大地,封城的寂静,这也让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湖北人民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刻。与疫情肆虐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是迎接我们的工作人员热情饱满,接待我们入住,给我们分发了生活物资,为我们后面开展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4月7日:站在窗户边向外眺望,一座空城、一片寂静,路上穿行的只有物资配送车辆,但初升的太阳依旧温暖着大地。今天的工作任务还没有下发,我们先做了宿舍区域划分,紧接着把院感、穿脱防护服以及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学习了一遍,为后面的工作打牢基础。
4月8日:我们开始正式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接医院综合一病区,成员由由一名医生和5名护士组成,病人总数达52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普遍较多,70岁以上的患者就有13人,年龄最大的为92岁,8名透析患者,基础疾病较多:高血压、糖尿病、心梗、乳腺癌、直肠癌、肝癌、胃癌、气管切开术后、膀胱造瘘术后、肾造瘘术后等等,这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记得刚刚接班时,一位75岁的特殊患者,他哭着说:“我活不了了,饭也吃不进去,现在想回家,医院里了”,经过详细了解后才知道他做了气管切开术、膀胱造瘘术,还患有高血压。我们团队给老人做了心理疏导,给他订了流质饮食,并与家属取得了联系,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老人情绪渐渐的平稳了下来。面临各种挑战我们的队员没有退缩,大家团结一心,积极配合做好每一位病人的治疗工作,无不彰显我们中西医结合人的团结奋进精神。下班回到宿舍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虽然身心疲惫,但却信心满满!
4月9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进入隔离病房初期我们需要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经过2天逐步捋清各个班次的程序以后,优化了工作流程,逐渐步入了正轨,我们不仅要完成患者打针、抽血、发药、卧床患者的翻身等治疗,还要给患者订饭、发饭、打开水、打扫卫生、分类垃圾、病房消杀、垃圾运送、陪送陪检、标本送检等等,还有就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4月10日:在这里除了工作的时候我们外出,其他时间为了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我们必须待在屋内休息调整。各种生活物资防疫人员会不定时的配送,面对这些生活物资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长春人民像曾经的我们一样被封控在家里,生活物资匮乏,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却毫不吝啬,不管什么物品都是优先供应,达到了不愁吃喝。我们能回报长春人民的只有做好防护、不倒下。
4月11日:今天是我们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四天,迎来了第一批9人次的出院患者,核酸经过几次检查均为阴性,大家内心是无比的激动与喜悦,“首战”取得了显著成绩,叔叔、阿姨们也对我们感谢不尽,说感谢我们湖北人民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并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临下班的时候又收入院2名患者。此时已身心疲惫,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脱下防护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下班回去的路上翻看手机,都是来自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同事、亲朋好友的关心,心中得到了许多安慰,远方的牵挂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大数据显示今天新增人员持续下降趋势。回到宿舍与家人视频通话才知道十堰要全民核酸,家里不满2岁的孩子也参与了核酸检测,担心涌上心头,家里人还是给了我最大的宽慰。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加油长春!
4月13日:下班已是深夜凌晨三点多,阴雨绵绵,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成都),歌词我改编一下:“在这座阴雨的城市里,我从来未忘记你,疫情带不走任何人,和我在长春的街口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我们也不停步,让我们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长春的大街灯光璀璨,路灯下只见一个个疲惫的身影、一张张被防护口罩及眼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脸庞,看到一位同事耳朵将要破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能做到的也只有鼓励与安慰!
4月14日10:23今天盼来了好消息,长春已经实现了社会面清零的目标,这对于我们来说胜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凯旋的号角即将吹响,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长春能度过难关,亲爱的儿子,妈妈想你了,妈妈打倒怪兽就回来陪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