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成就梦想
我们身处一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每一个人都能在劳动中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
积极投身于闵行的发展建设
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
他们
用勤劳的双手
描绘出一幅闵行灿烂的画卷
他们是
闵行杰出职工的代表,
他们是
我们不能忘记的身影。
??????????
人
物
1月起,闵行工会陆续推出“身边的劳模·工匠”专题,每月讲述1位劳模工匠的心路历程--
1月人物洪永楠→身边的劳模·工匠丨三十年磨出来的汽修专家
2月人物李强涛→身边的劳模·工匠丨与“核”为伴的追梦人
3月人物曹月琴→身边的劳模·工匠丨衔种而归的“候鸟”
4月人物胡振球→身边的劳模·工匠丨从农民工到全国劳模的华丽蜕变
5月人物刘纪周→身边的劳模·工匠丨攻难克障当尖兵
6月人物曹荣→身边的劳模·工匠丨心香一瓣系二胡
7月人物刘显保→身边的劳模·工匠丨时间的力量!
8月人物——与生命奔跑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施国伟
没有“医疗专家”架子,也不以“受奖功臣”自居,精干的外表,刚毅的眼神,大气谦和中透射出执着,侃侃而论时体现出仁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施国伟,年届花甲,但年轻在心。
主要荣誉
■年荣获“-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年、年两度荣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年被命名为首批“上海医务工匠”
■连续3届担任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委员
为了医者职业的成长
俗话说,南瓜越老越红。
医生要红,靠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作为一名中青年医疗专家,施国伟深深懂得一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科室,要同行认可、病人信任、下属追随,必须勤学、多思加实干。
从医以来,他以《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坎贝尔泌尿外科学》等经典为师,以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为师,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成功心得和案例。也以患者为师,把病人当成自己成长最实际的“土壤”,从临床第一手资料中积累经验。
学然后知不足。早年施国伟曾赴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医院泌尿外科研修,年又赴美参加第十五期全国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培训班。学成归来后,他全身心投入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及软硬件建设提升。为了开展新业务,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他加班加点查阅国内外文献,虚心向国内外权威专家求教。
即使是在55岁的年龄,早已评上正高、荣誉满仓的情况下,施国伟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休息,而是广泛通过新媒体加紧学习,不断吸收国内外泌尿外科学界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学习与能力成正比。凭着对泌尿外科的执着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施国伟主任先后凭借钬激光碎石术、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经皮肾镜手术、腹腔镜下各种切除和重建手术等技术,每年完成高难度微创手术多例,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福音。他在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上,特别是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腹腔镜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全切术等)上颇有造诣,诊疗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科室近5年年均门急诊量近人次,完成手术例次。
为了患者生命的自如
医者练就悬壶济世之慧术,是本份也是本事;练达悬壶济世之仁心,是修行更是修养。
施国伟主任就是这样,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解病人所需。几年前一个周末的凌晨,来沪打工的小王因车祸右肾破裂出血,入院时生命垂危,CT提示右肾周有巨大血肿,需要紧急手术。在接到紧急电话后,施主任立即驱车从家里赶来,直接进入手术室。经过紧张抢救,患者出血得以控制,保住了生命。凌晨3点,他拖着疲乏的身子走下手术台。考虑到当天上午还有专家门诊,他就不再回家,靠着办公室椅子休息了一会。当天上午,考虑到施主任劳累了一晚,科室其他医生提议停诊,但他坚决不同意,因为他清楚当天有好多预约患者。下诊后,他又去监护室查房,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小王家人购买白蛋白,使患者得到尽快的康复。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也常常要面对风险。施国伟主任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风险,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年1月,膀胱癌患者老于在外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造瘘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双肾重度积水、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生命危在旦夕!包括80岁老伴在内的11位医院。按照常规,在外院手术中出现如此高风险的后遗症,完全可以不接。但施国没有思索,毅然决然扛下了责任。短时间里他组织全科讨论、制定周密诊疗计划:先行双肾穿刺造瘘,待肾功能改善、电解质紊乱纠正后,利用原有手术腔道进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没有额外增加患者的手术创面和痛苦。术后没几天,尿液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肾功能也基本正常,80岁的危危老者从卧床不起重新享受生命自如的时间。
行医多年,他收到的锦旗、表扬信过百,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这是医者的口碑,这是人民的褒奖。
为了师者不息的传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施国伟非常明白五院泌尿科的成绩,靠的不是一个专家的成绩,需要整个团队的力量。自6年以来,他开始将人才培养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课题,指导年轻医生在医教研领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微创手术质量,促进年轻医师成长,身为科室主任的施国伟用“送出去”的方式,为团队成员争取优质的学习机会。他多次联系目前国内配有最先进医疗器械的专业培训中心,建立模拟手术辅助平台。不仅如此,他还挤出时间,带着团队去练习从腹腔镜下夹豆子、剪手工、剥桔子到打结、缝合等硬功夫,每项操作都手把手耐心指导,然后考核讲评。“送出去”学习经验,“请进来”传播真经。施主任每年都要邀请国内业界权专家来五院讲课、手术演示,以多样性、趣味性教学模式,提高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
创新,才能让传承更有价值。作为泌尿领域的带头人,施国伟一直坚持以患者为本,用新技术解决病人的负担。他在工作中发现腹腔镜手术虽然比开放手术降低了创伤,但多个操作孔道仍然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后,他融合原有腔镜手术研制了单通道器械,在全市范围内较早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目前这项手术已成功治疗了肾癌、肾上腺肿瘤、输尿管结石、肾囊肿等患者近例,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创新,他一方面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积极提供各种成人成才的机会。科室青年医生王阳贇,爱学习勤思考点子多,对尿失禁、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有深度研究。施国伟认定这是一棵好苗子,连续给她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提出明确的目标:现在当好学生,3-5年当被学习者。”几年下来,在他的支持下,王阳贇不仅开设了尿失禁门诊,还获得了50多项国家专利,被业内称为“”牌泌外女大夫。近两年,师徒俩合作撰写的科研著作《改良型盆底优化训练法》一版再版,施国伟带领团队创造的这套改良型盆底康复方法也顺利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
用科研提高患者生命的质量。近年来,施国伟负责承担3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6次举办泌尿系结石诊断与微创治疗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提升临床医师及基地医师对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在专业领域杂志发表论文60篇,SCI论文10篇,主编出版著作4部,申请专利近50项,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实现临床转化2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近3年科室有4名年轻医生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每年都有青年医师获上海市泌尿外科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6人在市级以上学会组织任职。
医者,师于万物里学成。
仁心,设身处地间涵养。
创新,薪火相传中蓬勃。
在大医精诚的道路上,施国伟没有沧桑,因为他一直在年轻的时间通道上奔跑……
9月的封面人物是谁呢?
敬请